Day: March 31, 2013
《每周圣经金句》
【第1周】(1月1日)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
【第2周】(1月8日)
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使愚人通达。(诗119:130)
【第3周】(1月15日)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诗126:5)
【第4周】(1月22日)
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16:7下)
【第5周】(1月29日)
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
(约一1:5)
【第6周】(2月5日)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6:5)
【第7周】(2月12日)
你们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尼8:10下)
【第8周】(2月19日)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诗133:1)
【第9周】(2月26日)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5:7)
【第10周】(3月5日)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20:7)
【第11周】(3月12日)
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诗119:9)
【第12周】(3月19日)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第13周】(3月26日)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第14周】(4月2日)
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腓3:20)
【第15周】(4月9日)
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
【第16周】(4月16日)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箴4:23)
【第17周】(4月23日)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第18周】(4月30日)
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
【第19周】(5月7日)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腓4:6-7)
【第20周】(5月14日)
耶稣说: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15:7)
【第21周】(5月21日)
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诗5:3)
【第22周】(5月28日)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
【第23周】(6月4日)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第24周】(6月11日)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8:3下)
【第25周】(6月18日)
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4:6下)
【第26周】(6月25日)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7:7)
【第27周】(7月2日)
耶稣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太24:35)
【第28周】(7月9日)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太7:24-27)
【第29周】(7月16日)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伶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伶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10)
【第30周】(7月23日)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诗23:1)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2-3)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23:4)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诗23:5)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23:6)
【第31周】(7月30日)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太6:9-13)
【第32周】(8月6日)
天离地何等地高,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地大。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103:11-12)
【第33周】(8月13日)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赛42:3)
【第34周】(8月20日)
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赛55:8)
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55:9)
【第35周】(8月27日)
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24)
【第36周】(9月3日)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第37周】(9月10日)
耶稣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3:34)
【第38周】(9月17日)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委。(罗1:20)
【第39周】(9月24日)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3:20)
【第40周】(10月1日)
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一5:12-13)
【第41周】(10月8日)
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弗1:7)
【第42周】(10月15日)
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书1:8)
【第43周】(10月22日)
【太6:19】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
【太6:20】 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
【太6:21】 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第44周】(10月29日)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诗1:1)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1:2)
他要象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诗1:3)
【第45周】(11月5日)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31)
【第46周】(11月12日)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第47周】(11月19日)
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滴在旷野的草场上。小山以欢乐束腰。草场以羊群为衣。谷中也长满了五谷。这一切都欢呼歌唱。(诗65:11-13)
【第48周】(11月26日)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第49周】(12月3日)
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后1:7)
【第50周】(12月10日)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
【第51周】(12月17日)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14:21)
【第52周】(12月24日)
【赛53:4】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
【赛53:5】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赛53:6】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最常用的500汉字 (罗玉)
中文一班识字教材 最常用的500汉字,Word卡片下载 |
最常用的500汉字
书写法与读音(Flash) |
反义词对对子歌
上对下,小对大。前对后,左对右。
多对少,老对少。来对去,男对女。
黑对白,里对外。高对低,粗对细。
远对近,古对今。明对暗,早对晚。
有对无,出对入。宽对窄,买对卖。
南对北,首对尾。西对东,始对终。
干对湿,公对私。美对丑,薄对厚。
咸对淡,甘对甜。天对地,稠对稀。
旧对新,晴对阴。浮对沉,假对真。
强对弱,对对错。开对关,硬对软。
深对浅,加对减。负对正,降对升。
冷对热,饱对饿。死对生,反对正。
直对弯,长对短。胜对败,好对坏。
快对慢,双对单。熟对生,歪对正。
笑对哭,吸对呼。退对进,阳对阴。
优对劣,日对夜。紧对松,轻对重。
香对臭,胖对瘦。后对先,易对难。
冷对暖,忙对闲。爱对憎,贵对贱。
送对迎,动对静。仰对俯,吞对吐。
浊对清,输对赢。悲对喜,劳对逸。
凹对凸,矮对高。利对弊,此对彼。
盾对矛,贬对褒。涝对旱,简对繁。
完全对危险,优点对缺点。
晴天对阴天,寒冷对温暖。
喜欢对讨厌,复杂对简单。
胆小对勇敢,早晨对傍晚。
责备对称赞,坚硬对柔软。
现实对幻想,软弱对刚强。
暗淡对明亮,缓和对紧张。
迅速对缓慢,乐观对悲观。
干净对肮脏,喜悦对悲伤。
沉着对慌张,凶恶对善良。
轻巧对笨重,繁重对轻松。
火热对冰冷,浪费对节省。
迟钝对灵敏,怀疑对相信。
喧哗对安静,动摇对坚定。
黑暗对光明,表扬对批评。
先进对落后,敌人对朋友。
秘密对公开,快乐对悲哀。
扩大对缩小,笨拙对灵巧。
潮湿对干燥,和蔼对粗暴。
憎恨对热爱,隐瞒对坦白。
暴露对隐蔽,陌生对熟悉。
糟蹋对爱惜,惩罚对奖励。
困难对容易,降落对升起。
白天对黑夜,欢送对迎接。
成功对失败,爱护对损害。
幸福对痛苦,正确对错误。
认真对马虎,明白对糊涂。
稠密对稀疏,清晰对模糊。
提倡对禁止,弯曲对笔直。
永久对暂时,结束对开始。
忧愁对高兴,冷淡对热情。
粗糙对光滑,矮小对高大。
愚蠢对聪明,动摇对坚定。
强烈对微弱,勤劳对懒惰。
反义词,对子歌,合辙押韵编得好。
帮你学记反义词,掌握词汇可不少。
天天唱支对子歌,保你记得快又牢
泰坦尼克号上最后的英雄
posted by Xiang Li, obtained from Promise of Rainbow |
1912年4月15日凌晨,世界上最大的海轮沉入大西洋中,1500多名旅客丧生。全世界迅速报道了这一悲剧﹕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了!
泰坦尼克不是一艘普通的轮船。它是一个漂移的旅馆,是一座海上的小城,是奢华和力量的象征。它在英国利物浦起航时,10万多人争相观看。当时只有七岁的伊娃.哈特是沉船中的幸存者,她1996年去世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泰坦尼克号的残骇是人类骄傲的纪念碑。 泰坦尼克号首次起航去纽约时,人们认为它是绝不会沉没的,有人甚至说﹕“上帝也不能使它沉没!” 当人们登上这艘豪华巨轮时,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是他们最后的航行;灾难临到他们的那天早上,没有一个人料到这是他在世上的最后一天。至少有20对新婚夫妇在泰坦尼克上渡密月,只有一对夫妇活了下来。 八十六年以后,一部名为“泰坦尼克号”的电影(或译冰海沉船)风摩全球,影片以昂贵的珠宝为线索,把虚构的爱情故事,放在泰坦尼克号上。人们可能再次被这个历史悲剧所震慑,也可能被这个完全虚构的爱情故事所吸引。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泰坦尼克号上真正的爱的故事,也不认识泰坦尼克号上真正的英雄。 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不久,《泰坦尼克号上最后的英雄》一书出版。后来又由《橄榄出版社》再版。书中记述了一位旅客约翰.哈普尔的故事。 约翰.哈普尔于1872年5月29日出生在英格兰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1886年3月最后一个主日,13岁的约翰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17岁时他便在本地的街头布道、引人归主了。他喜爱神的话语,热心事奉。他白天在磨坊工作,工余就在街头布道。5、6年后,伦敦的一个 (Baptist Pioneer Mission) 吸收他作同工,从此他便全身心奉献自己事奉主。 1896年9月,他开创了自己的教会,即现在的“哈普尔纪念教会”(Harper Memorial Church)。刚开始时,只有25个人聚会,13年后他离开这个教会时,已增长到500多人。他牧会时,常常在教堂里通宵祷告,全教会数百名弟兄姊妹,他一一提名为他们代祷。在这期间他结了婚,但不久妻子不幸去世。感谢神,这短暂的婚姻给他留下了漂亮的女儿娜娜。 有意思的是,哈普尔一生中有好几次溺水的经历。他两岁半时,掉进了井里,差点儿淹死,被母亲救了上来。26岁时有一次他差点儿被海浪冲走;32岁时,他在地中海航行时,船漏水,他与死亡擦肩而过。可能是神使用这些经历预备他的将来。 哈普尔牧师带着他的女儿娜娜登上了泰坦尼克号。这是他第二次接受芝加哥慕迪教会的邀请,去芝加哥讲道。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前一个夜晚,人们看见哈普尔牧师在甲板上,热心地对一个年轻人传福音。带他信主之后,他看着西天的晚霞说﹕明天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4月14日夜,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之后,哈普尔牧师立刻把他6岁的女儿送上了救生船。他弯腰与女儿吻别,告诉她,爸爸还会见到她的。夜空中闪砾的星光映照着他满脸的泪水,伴着甲板上《我愿与主更亲近》的圣乐,他转身回到沉船上慌乱、绝望的人群中去了。 当泰坦尼克那巨大的躯体开始倾斜时,人们看见他冲上前去,喊道﹕“让妇女、儿童和没有得救的人(指尚未得基督救恩的人—译者)上救生船!”几分钟后这艘巨轮就轰然断成两截了。1500多名旅客纷纷跳入或坠进海中,在冰冷彻骨的海水中浮沉,渐渐地冻死、淹死……哈普尔也是其中的一个。 后来的幸存者回忆说,哈普尔牧师脱下自己的救生衣递给另外一个人说﹕“你比我更需要这个。别为我担心!我不会沉下去,我会升上去的!” 哈普尔牧师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急迫地向人传福音。冰冷的海水中,他从一个旅客游向另一个旅客,恳求他们接受基督。 这1528名在海水中挣扎的人中,仅有6人获救。其中一个年轻人后来作见证说,哈普尔牧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福音传给他,带他归向了耶稣。 这个年轻人爬上了一块船体的碎片。哈普尔牧师在水中挣扎着靠近他,喊到﹕“你得救了吗?” “没有。”年轻人答道。 于是哈普尔牧师大声喊着圣经里的话说﹕“信靠主耶稣基督,你就必得救!” 年轻人没有回答。转眼间他就被海水冲远了。 又过了几分钟,水流又把两个人聚集到了一起。哈普尔牧师再一次问他﹕“你得救了吗?” 答案仍旧是﹕“没有。” 哈普尔牧师用尽他最后的一口气喊到﹕“信靠主耶稣基督,你就必得救!”然后他就永远消失在海水中了…… 就在哈普尔牧师被海浪冲走的那一刻,就在那一片漆黑的海洋中,这个年轻人决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基督。 四年以后,“泰坦尼克号”所有的幸存者在加拿大多伦多聚会。这个年轻人流泪作见证,讲述约翰.哈普尔牧师如何在自己生命的最后瞬间带领他归向主耶稣。 好莱坞记得这个故事吗?当然不会。但那又有什么呢?神的仆人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当灾难来临时,当人们抢着上救生船,当人们只想着救自己的时候,约翰.哈普尔牧师为了使更多的人得救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约翰福音15:13)神的仆人就是这样爱人的。 |
基督教圣经的汉译历史 (赵晓阳)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原文为希伯莱文,共有39卷。新约原为希腊文,包括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四个部分,共有27卷,是耶苏的门徒等着述的汇编。圣经在中国的翻译最早可推至唐朝。公元635年,东方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教士阿罗本从波斯抵达西安传教译经,据公元1625年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记,其中有「真经」、「 旧法」、「经留二十七部」和「翻经建寺」等语,証实在唐朝时已有翻译圣经,并有一部份译本出版与流传,但并非全译,译本亦已失传。元朝,天主教方济各会派传教士到中国传教,…… |
基督教圣经的汉译历史
赵晓阳 助理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 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从语言角度可分为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两大类。汉语译 圣经的汉译以及众多译本的出现,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 深文理译本 1.马士曼译本 2.马礼逊译本 中国新教译经史上着名的「二马译本」都不同程度地参照了天主教的巴设译 3.郭实腊译本 这部新约曾为太平天国所採用,并作了许多删改,在太平军辖区流传甚广。 4.委办译本(或代表译本) 翻译过程中,「委员会」发生了译名争执, 一是对宇宙主宰God究竟应该译 面对争执不休的局面,首先退出翻译委员会的是浸信会传教士,接着公理会 5.裨治文译本 6.高德译本 高德原想修订全部圣经,但因健康问题未能完成。旧约部分只译了创世记( 浅文理译本 「浅文理」指较通俗的半文半白的汉语,它与深文理的区别,「颇难界说」 1.杨格非译本 2.包约翰、白汉理译本 官话译本 官话分南方官话(南京官话)、北方官话(北京官话)二类。随着时间的推 1.南京官话本(Nanking Colloquial Version) 2.北京官话本(Peking Colloquial Version) 1874年 (一说1868年), 施约瑟独立完成的北京官话《旧约全书》由美华 和合译本 和合译本(Union Version)圣经包括深文理、浅文理和官话三种译本,为 1890年5月7日至20日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各个宗派都参加的第二次 1.深文理和合译本 2.浅文理和合译本(Union Easy 3.官话和合译本 方言译本 中国是个多方言国家,差距之大,不能互通,圣经方言译本乃应运而生,大 1.上海土白译本(Shanghai Colloquial Version) 上海土白译本有汉字译本和罗马字译本两种。 最早的上海土白译本是1847年麦都思在上海出版的约翰福音书,共90页,它 1853年在伦敦由个人出版了伦敦Kings College的中文教授苏谋斯(James 1854年出版了文惠廉(William Jones Boone)和吉牧师的旧约中的创世记 1908年美华圣经会出版圣经全书和合本的上海土白译本,由潘慎文(Alvin 2.宁波土白译本 宁波土白译本有汉字译本和罗马字译本两种,除新约中少数几卷为汉字外, 最早的宁波土白译本是1852年在宁波由美华圣经会出版的路加福音,由禄赐 旧约翻译也同时进行,1843年至1846年间宁波刊行了蓝牧师的创世纪及出 3.苏州土白译本 苏州土白只有汉字译本。 1880年上海美华圣经会出版费启鸿(George F. Fitch)和潘慎文翻译的四 4.杭州土白译本 杭州土白有汉字译本和罗马字译本两种。 1877年出版於杭州的新约节译本,是最早的杭州土白译本,由英国的慕雅德 5.金华土白译本 金华土白译本只有1866年大英圣书公会在上海出版的约翰福音罗马字本,由 6.台州土白译本 台州土白全部是罗马字译本。 7.温州土白译本 温州土白只有罗马字译本。 最早的是1892年在上海由大英圣书公会出版的苏慧廉(W. E.Soothill)从 8.福州土白译本 福州土白有汉字、罗马字和国语注音字母三种译本。 最早的汉字译本是在1852年美华圣经会出版的怀德(Moses Clark White) 福州土白有罗马字译本多种:1881年福州大英圣书公会出版约翰福音;1889 1921年至1925年间,上海大英圣书公会和美华圣经会还出版了四福音书和使 9.厦门土白译本 厦门土白有汉字译本和罗马字译本。1852年由大英圣书公会在广州出版的约 1856年出版罗马字新约全书;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出版新约全书,是倪为 10.汕头土白译本 汕头土白有汉字和罗马字两种译本。最早的汉字译本是1875年在汕头出版的 11.兴化土白译本 最早的是1866年在上海印行秦贞翻译的约翰福音; 一说最早版本是1892年 12.建阳土白译本 1898年福州中华圣经会出版的菲力普斯(H. S. Phillips)夫妇翻译的马可 最早的邵武土白译本是1891年福州出版雅各书的书信,由和约瑟(James E 14.海南土白译本 最早的海南土白译本是1891年大英圣书公会於上海出版的C﹒C﹒杰里马森( 15.客家土白译本 大部分客家土白为罗马字译本。 最早的客家土白译本是马太福音由黎力基(Rudolph Lechler)翻译,1860 广州土白有罗马字译本和汉字译本两种。 最早的汉字译本是1862年美华圣经会在广州出版的丕思业(Charles Finney 广州土白有多种罗马字译本:1867年大英圣书公会在杭州出版路加福音;1892 17.建宁土白译本 建宁在福建西部,但按现代方言分类,属赣方言。 最早译本是1896年在宁波出版的马太福音,由L﹒J﹒布莱尔女士(L. J. Bryer 最早译本为1919年大英圣书公会出版的《马太福音》,由C﹒R﹒休斯小姐( 註释: 8 Testament可译为「约」,也可译为「遗嘱」、「遗命」、「遗诏」。19世纪 16 司德敷等编:《中华归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下册,第1041 现在无法准确知道他们的汉语名字,故我只好採用了这种方法,非常遗憾。
|
艺术家的宗教心灵
作者∕陈韵琳 |
|||||||
|
达文西不只是艺术家而已。现今我们很难想象,竟然有一个艺术家同时集艺术、科学、文学、诗、音乐、哲学、工程师和发明家于一身。 这个左撇子写字歪歪倒倒很难辨识,其实根据后人揣想,这种潦草字体,有可能是要遮掩自己在科学上的新发现,让这些新发现能被记录下来,又不会因此被视为异端危及自己的生命。后人在其笔记中辨识出「太阳是不动的」的记录。这新发现,让后来的哥白尼伽利略惹上不知多少的麻烦,而达文西早就发现,也隐藏的记录下来了。 以达文西这种科学背景,当然他会使人体、空间、大气与地质的绘画出奇制胜。后人在其「岩石中的圣母」画中对岩石的刻画之精准,没有不赞叹称奇的。 但是在这样的精神危机的时代,一个人文主义者、一个科学家,要如何调和其宗教精神与科学精神呢。 我们会发现,达文西在其绘画中的确暴露出他个人的信仰危机。
达文西画「贤士朝圣」这幅画时,他三十岁,就绘画分期而言,算是他早期的作品。 在这幅未完成的绘画中,我们会发现他充分发挥他医学科学上的研究,借助姿态、动作和手势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是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贤士来朝」,原本是东方三博士随一颗奇异的星的引导,去朝拜耶稣的故事。传统画法都一定有马厩。达文西非但没有画出传统的马舍马厩,反而出现宏伟的建筑、辽阔的原野与兵马的骚动。光就这背景,达文西把三博士朝圣「现代化」了,观画者将会很容易感受到,「贤士朝圣」的故事是发生于此时此地,而不是远古一千多年前的历史。 达文西画出一个年轻人对老人的特性和表情的深刻理解,但他更意欲表达的,是哲学家面对圣婴时的怀疑与沉思,并勉强的虔信。在这些哲学家外围,男男女女共五十人,都宛如饥渴的寻找生命意义和世界之光似的,参与进这个朝圣行动中。 显然达文西是将自己面对耶稣降世这划时代事件的内心怀疑与信心危机,透过绘画表达出来。 达文西对他艺术作品的要求完美,不仅使他心情经常忧郁而沮丧,更糟的是常使他画作无法完成,加上他一直研究新的绘画技法,有时候反而导致他画作快速剥落。也因此,他留下的作品比米开朗基罗和达文西都少很多。
当达文西画他有名的「最后晚餐」壁画时,年 45 岁。 其实起草图,达文西至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真正开始绘画,则用了三年时间。 这么长久的时间,达文西到底在思索什么? 达文西在思索当耶稣说「你们之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这句话时,大家的反应。在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之际,这幅画显露出最多的心灵深处的灵魂。 光看手姿的多样化: 巴多罗买双手按桌,小雅各和安得列的手呈现怀疑,彼得转身时手握餐刀,犹大捏紧的手中握住赏钱,约翰清白的手,耶稣摊开的手,多马竖指发问,大雅各张开双臂,像在进行辩解,非利扪心自问表白的手势,马太、西门和达太相互问询,显的无辜的手伸向基督。 对达文西而言,最难的是出卖者犹大与基督的表情。达文西为了找到犹大的灵感,街头巷尾到处观察市井小民与无赖、流浪汉,最后达文西说,12门徒已用尽灵感,不知如何描绘耶稣。 的确,跟12门徒相比,耶稣的确画的最不出色,我们只知道达文西企图将基督画成悲伤与顺从、而非英雄的模样。 「最后晚餐」这幅画有几个特点,譬如所有人物全没有圣光,强调现实生活、普普通通的人。连耶稣头上都没有圣光,达文西仅只用透视法,让耶稣成为中心,用窗口之光取代圣光,并使犹大背光置身黑暗中。犹大也不像传统般与耶稣众门徒分开,而是放在众人之中,甚至靠近耶稣,以使主题更戏剧性:我身边的人要卖我。 因此我们可以据以判断,达文西透过这幅画,其实就是要发挥文艺复兴时代最重要的、据以反叛前时代的主题「人生与人性」。 而达文西的困境,也在于他这人文主义的特质。既为神子、又为人的耶稣,该如何表达? 哥德时期,也就是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们仍受中古绘画观念的影响,将耶稣与马利亚描绘的只有其神性,其人性特质包括痛苦、哀伤、惊惧….全淡化到难以察觉,甚至肉体都轻飘飘仿佛是个灵体。 而文艺复兴晚期,却出现完全相反的状况,将耶稣的人性特质凸显到难以察觉祂还是神的儿子。 这状况到经历宗教革命的荷兰画家布勒哲尔,已经是完全否认耶稣的身为神子的特质了。
达文西晚期画作,最有名的就是「蒙娜丽莎」了。 达文西晚期作品,都是透过微笑传达某种神秘体验,这在伴其过世的三幅重要晚期画作「蒙娜丽莎」、「圣母圣婴和圣安妮」、「施洗约翰」都具有这种特点。 为何我们说是「神秘体验」呢? 我们来看「蒙娜丽沙」这幅画。 达文西巧妙运用透视学原理,让背景透视不一致,左低右高。因此,从左到右看画,人会渐渐下降,从右到左看画,人会渐渐上升。视角变换,画面会变动,使人捉摸不定。 这正是「蒙娜丽沙」成为罗浮宫镇宝名作的主因。「蒙娜丽沙」看起来绝不仅只是个微笑的女人,在这微笑背后,有某种不能掌握的神秘性,是一种美,却是无法掌握之美。是一种自然,却是无法掌握的自然。 其实达文西开始画「蒙娜丽沙」这段时期,已对绘画渐渐厌烦,他宁愿花时间从事几何学。而从达文西跟人书信往返中,我们也发现这个热爱科学的学者,其宗教信仰很自然的趋向神秘的泛灵主义,神就是大自然与自然法。这好象也是很多热爱科学的人会走向的宗教信仰模式。我们在二十世纪末,会很有趣的发现,这样的神秘体验与大自然法就是神的泛灵宗教模式,仍存在很多人的心中。 这正是「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深刻含意。 达文西最后几年是在法国度过的,临终之际,很奇怪的,那种「贤士朝圣」与「最后晚餐」中呈现的对生命的热爱与对信仰的怀疑,竟被宗教的希望所取代,他死时要求所有的宗教仪式一样不可少。 这种从人文主义走向宗教虔敬,从对耶稣的怀疑、对大自然的神秘体验走向宗教的救赎转变,应当跟临终之际的死亡思索有关了。透过死观照生、和透过生观照生,竟产生这么大的宗教转变,这应当是比「蒙娜丽莎」微笑更加神秘不可言传了!
拉斐尔,比达文西、米开朗基罗都晚出生,却比米开朗基罗早死四十多年,只比达文西晚死一年,是相当短命的艺术家。 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拉斐尔,那就是和谐、圆融、愉快、优美、温和。不仅画风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达文西、米开朗基罗一样,身处爱艺术文化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严之下,但是拉斐尔却跟朱力阿斯二世处的很好,随后的利奥十世,也最喜欢拉斐尔,他是个人见人爱的年轻人。 这种特质,当然影响他的画风。
拉斐尔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圣母像。他的圣母寓崇高于平凡,是平民式的母亲,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母爱与人情味,而圣母的背景经常是优美的田园风光,两个孩子在膝下玩耍,完全没有禁欲主义色彩,歌颂普通女性之美,他是透过圣母表现他人文主义的色彩。 拉斐尔的圣母美的不得了,这种美,是集中所有美女的特质,绝不可能在任何一个美女身上找到如此完美的形式。因此,拉斐尔又透过圣母,表达他的信念:他相信有一种理想美、这世间是有着绝对美的观念的。 这种和谐与理想的人文主义特质,在拉斐尔处理梵谛冈签字大厅的壁画时,则是用另一种主题呈现其面貌。 文艺复兴,是透过对希腊罗马艺术文化的研究,因而走出中世纪的美学概念的。 当时,学者们收集古文物、尤其是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品,蔚为一股风潮。但也因此,很多希腊罗马神话、与希腊罗马哲学、随之走入基督教社会,对很多基督徒而言,这种基督教遭遇异教、基督教遭遇希腊罗马文化的冲击,一定是很激烈的。 也不知道是受时代影响,还是自己就具有这种特质,总之,朱力阿斯二世教皇,竟然本身就是个酷爱希腊罗马文艺的教皇,他必须要妥善处置这种信仰遭遇信仰、文化遭遇文化的状况。朱力阿斯二世虽然以独断好战著称,对艺术文化的宽容,却叫人吃惊。
拉斐尔 25 岁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请拉斐尔为梵谛冈宫的签字大厅画壁画。 这种装严肃穆的场所,壁画内容该画什么呢?拉斐尔与教皇、学者们交换意见许久以后,决定依据诗人德拉‧ 拉斐尔在四面墙上画了四幅壁画:神学的「圣礼之争(或教义之争)」、哲学的「雅典学院」、诗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学的「三德」。 圣礼的辩论这幅壁画,拉斐尔将之切割成上下两部份,上为上帝,耶稣,鸽子,施洗约翰,马利亚与使徒们,中间为翻开福音书的小天使,下为争论弥撒圣体的圣徒们,内有多明我,方济各,托马斯阿奎那,但丁等。还有四位制订教义的教会之父哲罗姆、格里戈利、阿甫罗西、奥古斯丁。 拉斐尔透过不同时间中人物的汇集,表达出神学与教义之成形,是在历史中、在各种贤者的参与中汇集而出的智能,它们包括研究圣经、思想、祷告、信仰实践与争辩的种种过程。而这整个历史过程,上帝都有参与。 「圣礼的辩论」正对面就是「雅典学院」。 两画对称,用以表明「启示的真理」(神学教义)与「理性探求真理」(哲学)的平衡。 「雅典学院」这幅画中,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己笃信人类智能的和谐、并对人类智能的赞美。 这么多哲学家集中于一画面,拉斐尔很聪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个别的思想特点,以最易让人理解和感觉的方法绘画出来。 在画中厅堂右边有雕像智能女神雅典娜、左边是文艺之神阿波罗。 最中央是柏拉图(腋下夹「蒂迈乌斯篇」手指天),亚里士多德(一手拿伦理学一手指前)。这是古希腊唯心和唯物之争。(拉斐尔把柏拉图绘成达文西的脸,以表达他对达文西的敬重。 图中还出现的学者有毕达哥拉斯、伊比鸠鲁、赫拉克立特(他是西方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卓越代表)、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迪奥基尼、苏格拉底、亚历山大、斯多葛派哲学家芝诺、欧基里得、托勒密、然后拉斐尔也把自己潜藏进画中,用以表达他渴望走进这人文荟萃的场所,参与进神圣的知识殿堂—从数学到音乐到哲学到科学—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和谐,如此神圣、如此有秩序。 光从神学、与哲学的主题,我们便发现,这就是一贯的拉斐尔作风,一如他的圣母像,他透过神学、哲学壁画,表现出他和谐与理想的人文主义特质。 第三面墙主题是诗学。拉斐尔画「帕拿巴斯山」,以艺术文学保护神阿波罗为中心,环绕他的为分管文学、艺术、科学的九位文艺女神和古今诗人。 最后一面墙法学,拉斐尔画「三德像」,三德包括真理『女人看镜子』、权力『脚伏狮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树枝』、节制『手拿绳索看天』) 另外,窗户两侧壁画是「皇帝查士丁尼颁布法典」和「教皇格里戈利颁布教令」,拉斐尔藉此表明政权与教权应当是平等的,不同的是一个管世俗、一个管教会。这再一次显明拉斐尔人文主义的特质。 很多绘画赏析者都认为拉斐尔过于快活。他比之达文西、与米开朗基罗,很年轻就解决了内心的冲突,因此很少流露那超人的力量来推动伟大的灵魂。他的画作艺巧技精,却不是深的感情或信念之作。 他顺应教皇需求,也能讨教皇欢欣,欢愉的摆动在圣母与情妇之间,调和异教与基督教信仰,他不曾深入探究人生或信念的神秘性和冲突感,他只要人生的情欲和欢乐、美的创造和拥有、朋友与情人的忠诚。他带给我们宁静,不提出问题、不制造疑虑、不制造恐惧,他不会在理智与情感间冲突、或躯体与灵魂间矛盾,他所见都是对立的协调。他的艺术将一切都理想化,宗教、女人、音乐、哲学、历史、甚至战争,他自己的一生也太顺遂幸福。 这样的评论是否完全正确呢? 拉斐尔晚期绘画透露些许不同于过去风格的端倪。 其一是他的西斯汀圣母(画中有教皇西斯丁二世而得名)。西斯汀圣母不同于过去天伦之乐型的圣母像,拉斐尔让西斯丁圣母缓缓向人走来。 为了使祭坛上的圣母有向人移动的感觉拉斐尔使其画作平视点有三条(小天使、圣徒、圣母各成一平视点),因此观赏者越向画走近,圣母便越向人走来。此外,还放弃一般的远近法,使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模糊,似虚若实,又在金字塔稳定构图中,加上椭圆形的运动旋律(透过衣裳皱折和色彩安排)。 这种弃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形式,以表现出圣母不仅只是绝对美的观念、更是可以让人亲近依靠的圣母,是可以在她身上哀哭的圣母,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再看他最后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据说拉斐尔要求临死前置其床尾好让他可以看着过世。可以说是画家的临终遗言。 作品的主题是「主显圣容」,这是描述基督曾经显其上帝之子的荣美。拉斐尔在基督荣耀的身侧,画下亲赌此景的两位门徒,但是,画下方却又画了人世间的骚乱:妓女罪犯、瘫子病患、癫痫患者….,他们都把手指向或脸仰望着耶稣,对他们而言,主显圣容,不只是一个历史故事,而是他们生命当中翘首企盼、时时渴望的迫切需要。 为何拉斐尔到晚年,从和谐、愉悦、平衡、包容理性感性知识信仰的恢弘中,走向对悲怜苦难者的描绘?绘画主题也从美,走向苦难中的盼望?甚至导致艺术史分期,,把拉斐尔晚期作品归于另一时代的启蒙。 殊不论这种绘画风格的转变对绘画史分期的意义,就算绘画风格再有转变,它也仍是拉斐尔式的,但不可否认的,从绘画主题可看出拉斐尔走向另一种神秘体验。这是拉斐尔的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 因此,说拉斐尔不提出问题、不会在理智与情感间冲突、或躯体与灵魂间矛盾,他所见都是协调….。这样的说法不完全公平,宁可说,拉斐尔处理过冲突矛盾与灵魂的挣扎,最后他把解决者置于走入苦难世界的基督与圣母。因为是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所以透过绘画,留下他的临终遗言吧!?
米开朗基罗一样是集雕刻家、诗人、艺术家于一身的典型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他比达文西、拉斐尔都多了太多的冲突与矛盾。一方面他支持佛罗伦斯走向市民社会;但他的艺术支持者,却被迫是屡屡破坏市民社会的教皇。一方面,他受萨佛纳罗拉(自由传教者,曾短暂主持佛罗伦斯市政,典型清教徒思想,可算是中世纪思想的残存者)的信仰影响;但他骨子里却有艺术家热爱生命、自由的信念。一方面他爱佛罗伦斯;但他最重要的艺术作品,却都是出自罗马。他老是觉得有人要迫害他毒死他、相信自己一定活不久;但他却是文艺复兴三巨匠中,活的最久的,共活了89岁。 当劳孔父子雕刻(BC200-50)于1506挖出时,米开朗基罗亲临现场观赏。这个企图拯救特洛伊城而泄密、被诸神惩罚让大蛇咬死的孔劳父子悲剧,不知名的雕刻家将之雕刻的十分传神,从面目表情、到肌肉肢体的挣扎,全呈现出剧烈之痛苦与恐惧。 米开朗基罗深受这雕刻作品的震撼,而他早期的艺术作品,的确充满与上帝搏斗的意志。
譬如他的大卫像,原本是个形状奇特数百年没人想用的大理石,米开朗基罗巧夺天工雕刻成大卫像。米开朗基罗却是用大卫战胜巨人哥利亚的圣经故事,暗喻动荡不安的佛罗伦斯面临外来强敌(神圣联盟与麦第奇家族),最终一定会是市民胜利。因此这大卫像充满人文主义的精神,奋发向上与命运搏斗的激昂。 可是同时期雕刻的圣母悼子,却又充满清教徒式的思想。当人家质疑圣母太过年轻时,他的回答是:「贞洁的妇女会比较容易保持青春,没有淫乱钻进心胸的妇女,身体是不会受多大影响的,我也相信,上帝会用这样的方式让她证明自己的贞洁。」 这种人文主义者与清教徒的心灵冲突,意味着米开朗基罗的心灵世界,永远不可能摆脱宗教信仰的强烈影响力。的确,晚期的「最后审判」将再现这种冲突。 西斯汀礼拜堂天花板的创世纪系列,一样是在宗教画中暗指人文主义的精神。 其实整个绘画过程就是一场激战与奋斗。 米开朗基罗说:「我是被迫的,我的艺术是在敌视的环境中成长的。」 因为爱其才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却跟他个性相克水火不容,而米开朗基罗刁钻难相处的个性,也造成他四面受敌的窘境。 我们会发现,米开朗基罗透过创世纪,几乎是控诉上帝毁灭与严厉的属性,他宣告毁灭的命运,而不是爱的福音。 首先他绘出上帝创造天地的全能与威严。但创造亚当时,上帝与亚当的手若即若离,这已暗示出人类未来的命运。 当亚当夏娃被逐时,夏娃羞惭,可是亚当却愤怒无比的向逐出他们的天使摆手,仿佛是说,你不要我,我也不要你! 画大洪水时,米开朗基罗甚至刻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扶持,用以控诉上帝的严厉不近情理没有爱意。 这一系列绘画,到底是宗教式的?还是人文主义式的?仔细分析处处看到米开朗基罗暗藏的玄机。 米开朗基罗十分痛恨朱力阿斯二世。但他却又受制于朱力阿斯二世。他曾离开罗马拒绝再为朱力阿斯二世创作,却差点因此引发战争。因为朱力阿斯二世权力欲、驾驭性格很强,又好战。 朱力阿斯二世曾要求米开朗基罗为他雕像,这尊朱力阿斯二世铜雕像,三年后就波隆那起义的人民融成大炮。这大概是米开朗基罗最不痛惜自己的艺术品被糟蹋的一次。 西斯汀教堂天花板壁画画完后四个月,朱力阿斯二世去世。 米开朗基罗受命为朱力阿斯二世陵墓雕刻,米开朗基罗再一次透过雕刻暗有所指。他刻了摩西,摩西有引领百姓脱离奴隶生涯的含意,然后他刻了垂死奴隶、受束奴隶,以其肌肉的张力、痛苦的表情,表达到死都还抗拒着挣扎着,不肯臣服于受囚的命运。 1529 年,米开朗基罗带领人民保卫佛罗伦斯不陷入教皇与德皇的勾结侵略,结果却失败了,他授命雕刻征服者麦第奇家族宗庙所在地 ── 综观其一生,米开朗基罗一直无法摆脱艺术自由,不用再受制于政治,管他是有钱家族、或教皇的政治威胁。
米开朗基罗将其郁闷不平表现于雕刻作品中。他雕刻了夜、昼、晨、昏四个人身像。其中以「夜」暗喻最强。 夜、昼之上的麦第奇‧朱良诺,手上拿着金币。晨昏之上的麦第奇‧罗伦左,左肘紧闭钱盖箱。他以这种方式讽刺征服者。 我们可以说,米开朗基罗早期中期的作品,这种充满人文主义的精神,是跟争取自由 ── 是市民的自由、也是艺术家的自由 ──
这样的信仰理解,直到晚期画西斯汀礼拜堂的祭坛画时,仍旧十分的明显。 这大幅壁画,就是有名的「最后的审判」。 此主题呈现死亡、面对审判的绝望与痛苦。米开朗基罗透过此主题,反映了罗马在 1527 米开朗基罗碰到怎样的危机呢? 纵而言之,他从艺术自由的心灵抗争转向另一抗争 ── 艺术是否有罪?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品,最擅长的就是雕刻人体,尤其是男性裸体,他非常能掌握、也很喜爱男性裸体可以呈现出来的力与美。但也因此常遭「道德沦丧」的非议。 此外,米开朗基罗面对艺术自由与教皇政治驾驭的冲突,所呈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也常转化成人对抗上帝,暗藏在艺术作品中。 这一切,到这时突然在米开朗基罗内心深处迸裂出精神危机来。然后转化进入「最后审判」中。这幅画表现基督挥手之际,审判裁决立现,善者生天,恶者入地狱。这种两极的世界,在整幅壁画中透过画面妥善的切割,铺陈成一个个故事。 正因为画此画时面对外在和内在的双重精神危机,此画也强烈表达内在情感而非外在美学追求。这就是为什么艺评家从米开朗基罗此画起分割,归属于另一个艺术时代的开启。 在这幅大壁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就是米开朗基罗画了「圣巴托罗谬」这个圣人。其实这个圣人跟米开朗基罗不合,米开朗基罗曾因此受苦,但此圣人后被迫害遭剥皮而死。米开朗基罗将圣巴托罗谬画成左手提着自己的皮囊,右手拿刀的模样,显然是藉此交代此圣人的生平。 但暗藏玄机的,臭皮囊上竟然是米开朗基罗本人的肖像,算是画家在画作上「署名」的方式。 为何以臭皮囊署名?米开朗基罗是要说出此圣人曾迫害自己的恨意?还是要显示作者自己面对基督的心情,信仰的情感? 赏析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直到「基督审判」时期,米开朗基罗都把上帝描述的极其严厉,是审判者而不是爱的化身。米开朗基罗也在画中一再表明自己反抗这样的上帝的决心。他仿佛是把这一生都胁迫他的教皇,变成上帝的化身。 在「基督审判」,在基督挥手裁决之下,他透过圣巴托罗谬交代自己一生充满敌人,更透过敌人的手,交代自己不过是个臭皮囊。奇怪的是,这交代,却是用他晚期创作最高峰的祭坛壁画来表明。 那种争取艺术自由、争取艺术家尊严、争取人文主义式的英雄的米开朗基罗,很明显的在转型中。「基督审判」,的确结束米开朗基罗的过往,开启他的未来。
从此以后,米开朗基罗每幅画或雕刻,仿佛都在铺陈自己面对上帝的心灵世界。世界 ── 米开朗基罗有生之年的最后两幅画是教皇保罗三世委托米开朗基罗为自己私人教堂(保利纳)绘制的,两幅画都以色彩呈现神秘并模糊一片的荒原,完全背反了文艺复兴时代最洋洋得意的透视法。 其中一幅「圣保罗皈依图」,米开朗基罗再度用圣保罗「署名」,画下自己的脸。这个在路上与基督相遇,听到基督的声音,发现自己这一生拼命迫害的,竟然是基督,因而生命改变的使徒,体现着画家自己的宗教体验。 难道米开朗基罗发现了他这一生的抗争本身,是出于 对上帝的不够了解,他需要像保罗一样,重新与上帝相遇? 另外一幅「圣彼得受钉刑」,米开朗基罗将画面充满各种个样的人,他们面对一个圣徒为上帝殉道的事件,每个人都心不在焉的各有自己的打算,而米开朗基罗将彼得的眼光看向观画者,仿佛是在问观画者:「你呢?」这仍旧可以算是画家的遗嘱!
米开朗基罗有生之年的最后三幅雕刻,侧重哀伤的主题。而且都与基督的十字架事件有关。 卸下圣体这幅雕刻,米开朗基罗将尼哥底母刻成自己的脸。尽管后世怀疑,这是米开朗基罗为自己雕刻的墓碑,但是自己为尼哥底母而不是其它任何使徒,仍旧暗藏玄机。 尼哥底母是耶稣时代有学问的官人,对信仰讲究思考理解,不依赖神迹。可是耶稣跟他讲过就思考面而言何为「属上帝的子民」后,开始跟他说起一种神秘体验:信仰的生发就像感受风一样,往往是不能只靠理解、思考与预期的。 米开朗基罗自比为尼哥底母。是否意味某种不能预期的信仰,正生发在他心中? 最后两个雕刻「帕雷斯特林的卸下圣体」、「龙大尼尼的哀悼基督」,虽然都是未完成的作品,却立即可判定米开朗基罗根本完全不在意形式,只着重呈现「哀伤」,这哀伤仍与基督受难有关,是出自米开朗基罗心意诚挚的雕琢。 应当可以据此判断,米开朗基罗对信仰的理解,从上帝与基督的严厉审判毁灭,走向基督为世界之苦罪所负的刑罚受难,米开朗基罗的心境也从反抗争辩,走向基督必须如此受难的哀伤。 上帝的严厉面,已转成上帝的悲悯之爱。 为何会在晚期出现这样的转变?这就是米开朗基罗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了。 多半的人都知道米开朗基罗是个雕刻家绘画家,却比较少人知道米开朗基罗也写诗。有两首米开朗机罗的诗,透露出晚年神秘体验的讯息。
这两首不同时期的诗作,多少可以成为米开朗基罗晚期艺术风格变化的心情纪录! |
我已心满意足
original from newland |
亚奎那(Thomas Aquinas)曾说过,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均在寻求快乐。我需要快乐,又有谁不要呢?这句话在几年前正是我的最好的写照。
我一直讨厌孤独,我常问自己:我是谁?当时若有人劝我吸毒,我必然会立刻接受的,因为我心中充满了挫折、空虚的感觉,我希望能为自己的人生问题找到满意的答案。 最初,我想也许受教育是个好办法,放眼看我们四周的领袖人物,那个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呢?于是我进了大学,我常与同学谈及这方面的问题,但大家都没有答案。我的教授们,他们能告诉我如何去追求一个舒适的生活,却没有办法告诉我怎样去过一种满足的生活。 接着我想也许声望能带给我快乐,因此我开始参加竞选大学一年级的系代表,我拉到不少选票,因此顺利地被选上了。最初那种感觉真不错,你有机会认识校园中的每个人,掌权作重要的决定,又能指使你手下的人。但几个星期过去,新鲜感就随着消失了。许多学生带着他们的问题来找我谈。但我只能对他们说:“孩子们,我没有办法帮你忙,我自己的问题都顾不了。” 这时我注意到校园中另有一群学生与教授们,他们却与众不同,他们没有被环境所压倒,反而好象是驾驭在难处之上似的。 我快不快乐,过去一定要看环境而定,如果万事如意,我就快乐,如果事事不如意,我就不快乐。如果我的女友爱我,我则有如行在九重天之上,如果她离我而去,我就沮丧到极点。 在观察他们好一阵之后,我单枪直入地问这些基督徒们:“是什么使你们生活改变的?”一个年青女孩仰着头,笑着对我说:“耶稣基督”。 我望着她说:“小姐,别给我来这一套,宗教我是看够了,教会我也看够了,别来跟我传教。”但她却说:“我没有跟你传教呀!我也没有劝你上教会,我只提了一下耶稣这个名字。”于是我向她道歉。 这些基督徒告诉我,基督教并不是一种宗教,乃是一种关系。这有如当头一棒,因我一直很注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然后你知道怎样来着?他们竟向我挑战,要我去考查耶稣关于自己是上帝的儿子的宣称。我心想这真是好笑了(我过去一直觉得基督徒有两个大脑,一个迷失了,另一个又出门去找那个迷失了的。)但这些人一直向我挑战,于是我最后答应下来。 结果,我却找到许多前所未知的历史证据。我上过许多人文主义的课程,听惯那些傲慢的教授在台上所发表的意见,所以我也一直认为,如果这些教授不信基督教,也没有人能拉我去信。但现在我却突然发现,我是根据教授们的偏见拒绝基督教的。 我心中起了很大争战,我是法律预修科的学生,我现在相信上帝藉着耶稣来到世界上,上帝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后来又由死里复活,直到今日上帝仍是活着的。但我的意志却不允许我的心去接受这个真理,我成了一个在理智上不诚实的人。 每一次当我见到这群快乐的基督徒,我心中的争战就来得更激烈一点。你尝过当你心情不好时,却坐在一群快乐的朋友旁边的滋味吗?我有,那滋味可真不好受。不久,我知道我该好好做个决定了,因为我甚至连夜里都睡不安宁──我知道我若不设法把这件事解决,我也许会发疯。 我有两种选择的佘地,我可以邀请耶稣基督进入我心里,做我的主与救主,我也可以一口拒绝与上帝发生关系。 幸好我还头脑清楚,能将这件事彻底地想想。十九年来我一直对自己的生活不满,现在我遇见一群朋友,他们说他们在耶稣身上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满意的答案,我若不把这耶稣拿来试一试,岂不是个傻瓜么?我知道若全世界就只有我这么一个罪人,耶稣还是会来为我死的。 在12月的一个晚上,8点30分,我成了基督徒。我记得,因为我亲自在场。 那晚,我确定没有人在偷看。我的朋友唯一看见我跪在地上的时候,也不外是我忙着调电视时。但那夜我跪下来,祷告说:“主耶稣,谢谢你,因你为我死在十字架上。”接着我告诉上帝,我知道自己是个罪人,“罪”这个字在过去我是绝口不提的,我以前认为只有象说谎、杀人、行不道德的事才是罪,但我现在知道故意藐视神、对神视而不见就是罪,于是我求神饶恕。 接着我祷告说:“耶稣,我邀请你进入我生命当中,作我的救主与主,我也把自己的意志交在你手里。”最后,我凭着信心,感谢神已经进入我心里。 站起来时什么都没有发生,天没有打闪电,我也没有长出两个翅膀。但接下来有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我的生命却起了革命性的改变。 我大约在第六到第八天左右开始看出自己的改变。过去我是个不安定的人,我总得到某个地方去,或跟某人在一起,我受不了孤独的时候,我的心思好象迷宫,对凡事我都不能多想。但那夜当我作过那项最重要的决定之后,我第一次开始有平静的感觉,这不是说我心中不再有争战的时刻,但我能知道怎么处理它了,因我心里有了真正的平安。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希望你也肯来试试,便知道了。 过去我是个坏脾气的人,很容易和人起争执,但当我变成基督徒以后,几时我感觉到心中的平静几时就变得没有脾气了。我的朋友固然注意到我的改变,但我的敌人却比他们发现的更早。 在做基督徒前,我心中藏着许多恨意,我并没有真正把这些恨意表现出来,但它们却都在我心里。我看不起黑人、黄种人、印地安人与白人。为什么?因为凡与我不同的人,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威胁,我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 但有一个人却是我真正最恨的──那就是我的父亲。在我看来,他是镇上酗酒最凶的一个人,我的高中同学常把他在镇上发酒疯的情形,当作笑话说给大家听。我听后跟他们一同笑,但心中却暗暗流泪。当我朋友来我们家玩时,我常用绳子把他绑在屋外的马厩里,骗朋友说他有事出去了。我甚至好几次在他的威士忌酒瓶中下毒想毒死他。 但等我变成基督后,上帝却把我心中的恨拿去。父亲到医院来看我,他说:“孩子,你怎样会爱一个象我这样的父亲”?我说:“爸爸,六个月前我是不会的,但现在因为有耶稣住在我心里,我不但爱你,也能爱其他人”。 我告诉他耶稣如何改变我的生命,45分钟后他跪下来,接受耶稣作他生命的主。当他再抬起头来时,他立刻成了一个新人,仿佛有人伸手把灯打开似的。自从信主后,他只碰过一次酒瓶。 十三个月后他死了,但在这十三个月当中,我们镇上及邻镇上有许多人因为看见我父亲改变了的生命,也因此信了耶稣基督。 这就是我为什么相信耶稣基督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革命领袖,这也就是我为什么相信与人分享自己的信仰,乃是我对自己生命最好的一种投资。 过去我因为心里没有平安,我必须经常忙个不停。但现在我忙却有另一个原因:因为我心中有平安,我现在已是个心满意足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