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of Madison
Menu
  • About CCCM 关于教会
    • Church Construction History 建堂历史
    • Constitution 宪章
    • Gathering Time 聚会时间
    • Our Faith Statement 信仰宣言
    • Vision 教会异象
    • Contact Us 联络和地址
    • Elder & Deacon Board 长执会
    • About CCCM
    • Disclaimer
  • Church Info 教会资讯
    • CCCM-Hymns 诗歌
      • Hymns 教会诗歌
      • HYMNS 诗歌 (JPG)
      • HYMNS 诗歌 (PPT)
    • 迎新材料
    • Bible Reading 读经/灵修
    • General Documents & Forms 常用文件表格
    • Administration Use 管理区
  • Sermon 讲道/见证
    • On Youtube
  • Activities 活动和轮值表
    • Schedule 轮值表
    • Sign Up Sheets
  • Photos 影集
Menu

Author: Admin

探索爱的变貌 (黄维仁博士)

Posted on March 31, 2013 by Admin

有愈來愈多的實證研究指出,「愛的關系」深具醫治性,不但能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而且能促進身心健康。然而在高度复雜的現代社會中,若想建立持久,有意義之「愛的關系」,我們就不能不了解,人心最深之處的一种心理歷程,那就是「依附」(“Attachment〞)。人間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現象,例如﹕為什么有些人心中深愛著某個人,但是當那人來接近時,明明心中喜歡,卻身不由己地 一些莫名其妙的行為去處罰對方,把對方推開? 人間的愛与恨 為什么有許多人跟朋友相處時毫無問題,但一進入愛情或親子關系就問題百出? 為什么許多開朗,快樂,自由,獨立,充滿信心的單身男女,一旦進入愛情關系就變得依賴,無助? 為什么許多人一旦有了外遇,立時對原配心如鐵石,冷若冰霜,而對第三者卻柔情似水,愛怜有加?并在幻象中把原配丑化為迫害自己的惡魔,卻把第三者极度美化, 當成全然善良美好的天使? 為什么許多被丈夫毆打的婦女,明明有獨立謀生能力与充份的社會支持,卻宁可忍受身心的凌辱与虐待,卻不愿逃离? 為什么許多施暴者,在對方決心离開時,不但不放她們走,反而變本加厲,加緊心理操縱。更過份的是最后連暴力也控制不了她們時就下手加害? 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愛情關系是親子關系的延伸,愛情往往使人退化回三歲以前的心理狀態,上述這些在親密關系中常見的現象,其實都是可被了解的依附行為。學習「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能幫助我們對人間最深的愛与恨,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更能預測与處理各种依附行為。 了解依附理論 人生中有許多風浪,每個人都需要有安全的避風港。當我們生命中遭遇危難之時,都需要身旁有安全的依附對象,讓我們在焦慮的狀態中心靈能得撫慰与鼓勵,在惊濤駭浪中仍勇往直前。 依附理論由Dr. John Bowlby(約翰鮑比)所創。他在當駐院醫師時,注意到一位因病住院与父母分离兩周的小女孩在這一段短短時間內行為所產生的急劇變化。他把這些行為詳盡地記錄下來,結果當他把這篇論文在美國醫學年會發表時,他的醫生執照差一點被吊銷,因當時的人不相信与依附對象分离,對人的行為會造成如此強烈的影響。然而后來接二連三的實證研究卻證明了鮑比的真知卓見,依附理論在今日也成為要了解人類行為与從事心理治療時最重要的一個理論。 一個好的理論,不但能幫助我們了解行為,也能幫助我們預測行為。后來,鮑比的學生,Mary Ainsworth与Mary Main的實證研究,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依附理論之精髓。Mary Ainsworth在實驗室中,觀察母親們与她們一歲大的嬰儿之間的互動。她創造了所謂的Strange Situation(奇异情境)故意使嬰儿焦慮, 從而了解人類各种不同之依附型態。 她的作法十分簡單,在一個有玩具的陌生房間內,先讓母親与她一歲大的嬰儿玩一陣子,然后請母親离開房間,研究者觀察嬰儿的反應,最后請母親再進入房間,再度詳細記錄嬰儿對母親去而复返之反應。結果,她發現了四种不同之依附型態。 四种依附型態 (1)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 Style〞)﹕ 這樣的孩子在母親离開,讓他/她單獨留在這陌生的情境時,孩子會焦慮,甚至會哭。過了一陣子,孩子會漸漸安靜下來,當母親回來時,孩子張開雙手,期待被母親抱。母親一抱,他就滿足地在母親怀中安靜下來。過一陣子,他會再度去探索他的玩具世界。當實驗者在孩子家中觀察母子互動時,發覺通常安全型孩子的母親,都十分稱職。她們有十分敏銳的心,懂得适切地滿足孩子身心的需求,需要被撫慰就安撫,需要空間去探索就給所需的空間。在這樣安全的依附情境中,孩子能發展出安全感,也漸漸學會在焦慮時自我撫慰。 (2)逃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 這一型的孩子在母親离開時好像沒有什么反應,英文說“They are as cool as cucumbers〞(看起來像黃瓜一樣的涼)。事實上,當研究者在這些孩子身上裝上生理反應回饋測儀時, 發現這些表面上若無其事的孩子,心里焦慮的程度更甚于安全型的孩子,只是他們學會壓抑、否定,并隱藏自己痛苦的情緒。這些孩子在母親回到房間時,并不像安全型的孩子會迎向母親,他們不會伸手要母親抱,也不期望母親會抱他們。 給予愛的回應 研究者觀察親子互動時,發現在正常情況下,親子彼此都會向對方發出「愛的邀請」,即使是出生不久的嬰儿,也會用各樣的聲音,動作与神情來激發父母的微笑与各种愛的回應。 臨床上有一個重要的研究叫做“Stiff Face〞(朴克臉)研究,發現,如果叫父母刻意板著臉孔,在嬰儿用各樣神情,聲音向父母發出愛之挑逗時,刻意使自己面無表情,不做任何回應,如此,嬰儿平均在發出八次不得回應之愛的邀請之后,就變得憂郁、絕望,不再嘗試發出愛的邀請,也不期望從父母身上得到愛的回應。 研究者到逃避型孩子家中觀察親子互動時,發現他們的父母,可能因為事業繁忙,自身患有憂郁症或有其他情緒問題,平均起來較不會回應孩子所發出的种种「愛的邀請」。 愛就像食物与養料一樣,沒有它人就無法正常成長,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得到充分的注意力。臨床上發現若母親患有產后憂郁症,無法在嬰儿發出邀請時給予愛的回應,對嬰儿的身心會產生不良影響。所幸臨床上也發現,在這些憂郁的婦女中,只要她們的丈夫能一天三次、每次十五分鐘替她們按摩,在短短几個星期之后妻子的產后憂郁症就減輕了百分之六十。同樣的,如果對早產儿施以一天三次的按摩,短短十天之后,他們的体重平均比未受按摩的早產儿增加47%。我相信這些妻子与早產儿在接受按摩時,不只在身体上覺得舒适,她們的心中也會感受到愛,由此可見愛的力量与醫治性。 (3)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Style)﹕ 這一型的孩子在母親离開時放聲大哭,放下手邊玩具,緊追母親不讓她走。母親离開后他無法安靜下來,也無心再玩。母親回來時,他馬上跑向母親,一面要母親抱,一面又打母親,生她的气。被母親抱在怀中,過了許久仍無法安靜下來。最后又回到地上玩耍時,他不像安全型的孩子能專注、放心地玩,他會一直看著母親,生怕什么時候母親又溜走。 研究者在這一型孩子家中觀察親子互動時,發現這一型的父母雖愛孩子,他們的情緒卻較不穩定,對孩子的反應也不一致,多變而難以預測。例如,當父母心中寂寞、焦慮時,則不管孩子當時是否需要心理空間,父母會黏著孩子;但若當父母陷入自己低潮的情緒之中時,則不管孩子是否需要,他們也不給孩子注意力或愛的回應。在這樣不穩定的心理環境之中,孩子較容易變得焦慮不安。 (4)紊亂型(Disorganized Attachment Style)﹕ 這一型的孩子在母親离去時惊惶失措,但卻不像逃避型的紋風不動,也不像焦慮型窮追不舍,他們沒有應變策略,僵在那里不知要追母親或是不追。母親不在時,他們無心探索玩具世界,母親回來時,他們也不知對母親該怎么辦,該親近她還是逃避她。有個孩子在母親回來時,站起來,雙臂張開要母親抱,但雙腳卻不由自主地向后退避。這是一副极為傳神的圖畫,刻划出孩子內心強烈的沖突。對他而言,母親同時是他快樂与痛苦的來源,不親近會孤單,一親近卻受傷,心中极需要母親的愛,但那樣的愛中卻帶有那么大的痛苦。沒有母親(或愛的對象“Love Object〞)活不下去,有了母親卻要忍受痛苦,于是他在兩難之中不知所措。這樣心理受創的孩子大多來自暴力或病態家庭(例如亂倫,身、心或性侵犯的虐待等等),家中充滿痛苦与心理威脅。 幼年影響成年…

Read more

活在爱中的秘诀

Posted on March 31, 2013 by Admin
Read more

基督徒家庭敬拜 Family Worship

Posted on March 31, 2013 by Admin
Read more

基督徒教养儿女的原则和态度

Posted on March 31, 2013 by Admin

一、基督徒教養子女的原則 1 管教是基於神的愛。 2 管教與責罰不同。 3 管教在責罰之前。 4 管教預警責罰的實施。 5 管教肯定子女是家庭裡的一員。 6 管教因著父母人性化的因素﹐是不可能完全的。 7 管教看來是難過的﹐但卻能帶來積極的結果。 8 基督徒父母需要獲得鼓勵﹐以實施管教。 9 管教與責罰若能適當配合運用﹐則能助益子女道德的建立。 二、教育子女的基本態度 1 配合子女的成熟發展教導道德規範。 2 事前預防勝於事後責備。 3 責罰子女需將人與事分開。 4 啟發子女的愛心。 5 培育道德之方法需前後一致。 6 說到做到。 7 維持最低限度的規則。 8 表達對子女的肯定及關懷。 9 容許子女有誠實的自由。 10 提供子女承擔責任的機會。 11 父母的教導態度一致。 12 不可銘印子女錯誤行為。 13 不要在子女間作比較。 14 不要取笑子女。 15 不要作無意義的威脅或賄賂。 16 不要畏懼拒絕子女的無理要求。 17 不要反覆無常。

Read more

簡譜制作方法

Posted on March 31, 2013 by Admin

simMusic.zip 利用Microsoft的Word或WordPad,加載特制的兩种字体:SimpMusicBase.ttf(音階和基本音程符號)和 SimpMusicAccent.ttf(音階上面的和音、自由延長音等符號) 1. 點擊這裏下載 SimpMusicBase.ttf 和 SimpMusicAccent.ttf,到“控制面板”的“fonts” 中安裝兩個字体。 2. 在Word中先設定字体 SimpMusicBase 輸入基本音符或 SimpMusicAccent 輸入其他音符。 3. 按照下面的兩張字符對照表輸入:SimpMusicBase字体對照表、SimpMusicAccent字体對照表。 4. 完成后打印出來。范例“野地的花”。英文說明在這裏 SimMusic_Readme.doc。 5. 特別提示:SimpMusicBase字体對照表中列出的常用符號的快捷方式,您若需要輸入更多的符號,如高音5、6、7等,操作如下: 從Word的“插入”菜單,選擇“符號”,彈出“符號”小框体,您在其字体中找到“SimpMusicBase”,然后您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特殊符號了。 所有需要的文件壓縮包(zip格式)

Read more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Posted on March 30, 2013 by Admin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尽可能多的美德——节制、宽容、诚恳、勤劳、公正、节俭、整洁、秩序、谦逊……是的,这些美好的品德会让我们的孩子最终走向成功,并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 真正的美德不是装出来的,它必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细胞中……   上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序:好习惯,好人生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尽可能多的美德——节制、宽容、诚恳、勤劳、公正、节俭、整洁、秩序、谦逊……是的,这些美好的品德会让我们的孩子最终走向成功,并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 真正的美德不是装出来的,它必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细胞中。每个人、每个家长需要做的,而且惟一可以做的就是把这些美德的行为全部变成习惯,因为人类的一切美德只有变成习惯才有价值,只有习惯才是坚不可摧的,正所谓“习惯成自然”。 也许,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习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习惯在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日常活动,其中90%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而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也就是不用思考,自动运作。这种自动运作的力量,即习惯的力量。 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习惯支配的潜意识的作用。 要让孩子从小具备成功者的素质,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帮孩子培养一生的好习惯。如果由于家长的疏忽,孩子已经养成了一些坏习惯,那么不要迟疑,马上帮助孩子改正这些坏习惯。在青少年时期,由于人的身心发展还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也是矫治不良习惯的最佳时期。 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您认真地爱着您的孩子,只要您付出自己的耐心,并配合切实可行的方法,那么您就是在为孩子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大道。因为具备了成功者的习惯,成功离您的孩子也就不会太遥远了! 习惯的培养存在“关键期”一说,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都是孩子培养好习惯、纠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所谓的关键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培养习惯的话会收到积极的成效,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收效甚微了。 翻开本书,您将发现它是一本为孩子培养好习惯量身订做的、关于习惯教育的宝典。关于如何培养好习惯,如何纠正坏习惯,我们都为您提供了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 上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所有伟人们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同样责不可卸。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是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再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这些行为都是不用思考的自动运作。 知道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怎样形成的吗? 这要从古罗马说起了…… 在古罗马时期,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因此,罗马人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作为战车的轮距宽度。而在当时,罗马统治整个欧洲,甚至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所铺设的,因此,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自然也成了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任何其他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 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而早期的铁路是由造电车的人所设计的,因此,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成了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 更为奇妙的是,人们的这个习惯影响到了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两旁的两个火箭推进器的宽度。这是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两千年前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类似于生活中的“惯性”,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这种自我强化的机制。它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进行不断的自我强化。 我们所说的习惯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习惯就像是走路,人们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就会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惯性的力量会使人们不自觉地强化自己的选择,并让你轻易走不出自己选择的道路。 《美国传统词典》是这样定义“习惯”的: 1.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2.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 3.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这些行为都是不用思考的自动运作。这种自动运作的力量,即习惯的力量。 习惯是我们的终身伴侣,是最好的帮手,它也可能成为我们最大的负担。它会推着我们前进,也可以拖累我们直至失败。 习惯是所有伟人们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同样责不可卸。 驾驭人生,驾驭习惯,让我们先来做习惯的主人。让好习惯带我们走向成功,千万不要让坏习惯带我们走向深渊! 上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好习惯,好人生     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 点——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杰克•坎菲尔德(全球畅销书《心灵鸡汤》的作者) 习惯确实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吗? 习惯之所以可以主宰人生是因为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性格。关于习惯成就性格这种观点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都提出过。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 牧师华理克在他的作品《目标驱动生活》中有这样的论述:性格其实就是习惯的总和,就是你习惯性的表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称:“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哪怕是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我们也可以从他身上看到未来推销员、医生、律师或是政府高官的影子;哪怕只是一句话,我们也能够从中分辨出细微的主观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方式。而这些都在表明,就像是衣袖上会出现褶子一样,人们总有一天逃不过某种命运,我们的性格就像塑料,一旦被塑造成形就很难改变。 习惯成就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很多成绩斐然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敢扬言,即使现在一败涂地,他们也能很快东山再起,就是因为他们养成的某种习惯锻造了他们的性格,而性格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在大家眼里,爱迪生确实堪称天才,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共创造了1093项发明,包括白炽灯泡、留声机、电影等。这些成就让我们普通人望尘莫及,然而他本人却把这些归功于勤于思考的习惯。 他说:“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我们同样可以锻炼和开发我们的大脑……恰当地锻炼、恰当地使用大脑,将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而思维能力的锻炼,又将进一步拓展大脑的容量,并使我们获得新的能力。”爱迪生进一步解释道:“缺乏思考习惯的人,其实错过了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不仅如此,他也会因此无法最大化地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才能。”爱迪生明白,正是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让他把自身更多的潜能开发了出来。 除了勤于思考的习惯,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还有一个或者很多个助他成功的好习惯。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拥有越多好习惯的人,他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让我们来看看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是如何讲述他们成功的秘诀的: 采访中,当记者问到他们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及时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答话,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另有一位科学家说:在实验室,没有“我”,只有“我们”,一切伟大成果都属于“我们”,而不是某一个“我”。这种群体意识不正是得益于从小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的习惯吗?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时井然有序,连助手不慎把一个烧杯转了个儿,他都严肃地指出,并说:“最小的一点错误会导致最大的损失。”这话不正是来源于幼儿园里的那句“东西要放整齐”的教导吗? 由此可见,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有多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好的习惯。 让我们牢记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的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上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坏习惯,酿恶果…

Read more

成就一生好习惯

Posted on March 30, 2013 by Admin
Read more

牵手一世情 (刘志雄,刘王爱君)

Posted on March 30, 2013 by Admin

我们在这里要跟弟兄姊妹一起来学习的,是讲到「恩爱夫妻」,讲到夫妻相处之道。我相信弟兄姊妹都有一个感觉,在这个世代里,家庭、夫妻间的矛盾、困难好象越来越多,不管到那里都看到,一个家庭只在夫妻间就有很多不愉快,很多麻烦。…. 我们盼望这一次在主的面前,一起学习怎么样让我们的婚姻能蒙神祝福,让我们的婚姻能达到神当初创立婚姻时的盼望。 牵手一世情

Read more

为什么真爱需要等待 (麦道卫)

Posted on March 30, 2013 by Admin

1987年,美国著名的婚姻与青少年问题专家麦道卫先生推出了《真爱等待》,倡导青年人向婚前性行为说”不”。此书出版之后,立刻在美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青年人开始认真思考”爱情、婚姻和人生。”的问题。很快,美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真爱等待”运动。随后这场运动发展到欧洲、南北美洲和非洲。到 2004年为止,”真爱运动”已在全世界85个国家扎根;共有几百万青少年签署真爱立约卡。 http://www.jonahome.net/files/wsmzaxydd/index.htm

Read more

爱情心理学(黄维仁博士)

Posted on March 30, 2013 by Admin

作者介绍: 黄维仁博士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临床心理学系。擅长于婚恋家庭群体及泛文化的心理治疗。目前执业于芝加哥家庭心理诊所,从事双语专业心理治疗。并在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从事心理治疗、督导、训练与教学工作。 黄博士的专题讲座有:“全人辅导与健康家庭”、“分手的解析与重建”、“从深度心理学看爱情”、“外遇有救吗?”、“迎战婚姻暴力”、“原生家庭” 和录音带“婚姻、家庭、人格”、“真我的追求”、“真爱的探索”等。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黄博士还是北美爱家协会(Focus on the Family)的特约咨询顾问,平日以提供心理咨询、写作、专题演讲,成立工作坊及座谈会等方式。在心理问题方面贡献所学于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社区学术团体。 黄博士的心理专题讲座尤其受到各界的欢迎,特别是谈到现代人的婚姻及家庭问题的讲题更是叫好又叫座。很多人都熟识爱家的杜博士,它是美国爱家的创办人,也是知名的美国儿童心理学与家庭辅导专家。大家都相信,西方的杜博士(Dr. James Dobson)与东方的黄博士同样对力挽社会狂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录: 1.前言 2.为什么要学习 3.为什么婚姻会有问题 4.依附形态 5.活在爱中的要决 6.处理差异和冲突 7.刻意经营友情 8.总结 黄维仁–爱情心理学讲座01 黄维仁–爱情心理学讲座02 黄维仁–爱情心理学讲座03 黄维仁–爱情心理学讲座04 黄维仁–爱情心理学讲座05 黄维仁–爱情心理学讲座06 黄维仁–爱情心理学讲座07  

Read more
  • Previous
  • 1
  •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Next

Recent Posts

  • 2025 VBS Registration
  • Thanksgiving
  • CCCM 2024 Summer Youth Camp
  • CCCM 2024 Vacation Bible School暑期儿童圣经营
  • Summer Children Education Enrichment Camp暑期儿童快乐成长营

Categories

  • Art and Hymn 艺术与圣乐
  • Articles 文章
  • Bible 圣经
  • Chen's Mailbox 陈老师信箱
  • Chinese 中文学习
  • Choir诗班文艺
  • Christianity 基督信仰
  • Culture 信仰与文化
  • Entertainment 娱乐
  • Events 活动
  • Family关注家庭
  • Marriage夫妻关系
  • Ministry事工
  • Parenting亲子教育
  • Psychology深度心理学等
  • Sermons and Testimony 讲道与见证
  • Spiritual Formation 灵修见证
  • Testimony生活见证

Archives

  • April 2025
  • November 2024
  • June 2024
  • May 2024
  • March 2024
  • December 2023
  • October 2023
  • August 2023
  • July 2023
  • June 2023
  • May 2023
  • March 2023
  • January 2023
  • December 2022
  • October 2022
  • March 2022
  • July 2021
  • November 2020
  • March 2020
  • February 2020
  • July 2019
  • June 2018
  • March 2018
  • February 2018
  • December 2017
  • November 2017
  • August 2017
  • June 2017
  • January 2017
  • December 2016
  • September 2016
  • June 2016
  • March 2016
  • November 2015
  • January 2015
  • December 2014
  • November 2014
  • September 2014
  • August 2014
  • May 2014
  • April 2014
  • January 2014
  • December 2013
  • November 2013
  • October 2013
  • September 2013
  • August 2013
  • July 2013
  • June 2013
  • May 2013
  • April 2013
  • March 2013
  • February 2013
  • September 2012
© 2025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of Madison | Powered by Minimalist Blog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