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工人的性格 目 錄 會聽別人的話 覺得人可愛 有受苦的心志 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殷勤不懶惰 話語受約束 性情堅固 不主觀 對於錢財的態度 其他幾件事 WORKER
Category: Spiritual Formation 灵修见证
6/24-6/26/2016陈春雄牧师 Rev David Chang Sermons Audio
6/25/2016-6/26/2016陈春雄牧师 有效祷告的秘诀 6/24/2016 Rev David Chang and Mrs Lila Chang and Mrs Lila Chang
好书:《宋尚节传》
宋尚节, 这位中国使徒,其个性是非常特别的。有如火如荼热爱灵魂的内心;却没有普通基督徒所有的和颜悦色。在外表看来,他不但不修边幅,并且其貌不扬。他是个饱学之士,在科学上崭然露头角;但是他的讲道却只是简单明白的福音,一点没有眷恋家庭生活。讲道时手舞足蹈大声疾呼,有时感人使泣,有时又逗人发笑;但是一下讲台,便沉默寡言,特喜离群索居,在别人看来几乎是个乖古孤僻的人。和外国人,特别是外国的宣教士和教授,关系很深;但对外国人毫不客气,批评起来不留余地,使许多人都以为他是排外的,疾恶如仇,对于罪攻击不遗余力;但是他感人至深的道理却是主的仁爱。他是天生的一个组织家,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他自己却不要组织,不设教会,不立宗派,不做领袖。受了许多人的批评;但他却视为等闲,从来不以身外之毁誉为念。他受了许多人的爱,也受了许多人的憎。 进入
芬尼文章小集(Charles G. Finney)
芬尼,这位基督教界的奇才,二十九岁时仍对福音毫无认识,圣经词汇一窍不通,却在三年内被神改变,兴起为复兴的器皿。由他带起的大复兴,十年间直接、间接影响了二百万左右的人归主,真是神奇妙的大作为。 芬尼(Finney·Charles),于一七九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生于康乃狄克州,父母都不信教,邻居中很少有敬虔的人,他们中间极缺乏福音明白的传讲。约二十岁时,他一边执教于新泽西州,一边学了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一九一八年在亚当斯一家法律事务所作见习律师。在研究法律纲要之时,他发现作者时时引用圣经,特别是摩西的法典被据为许多普遍法律原则的权威。他的好奇心由此而发,生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圣经,先是作查阅之用,后来对圣经发生了新的兴趣,花时间阅读和默想,却又不理解其中的大部分。他有时亦去邻近的礼拜堂走走,听听每周一次的祷告会,但又发现,他们不断的祷告并没有得着圣经所记载的应许,事实与圣经的教训毫不相合,这种矛盾是个可悲的绊脚石,芬尼的脑海中升起了疑问的迷雾。他也去听牧师讲道,但对习惯于紧密和逻辑化推理的芬尼来说,牧师所用的许多名词定义是混淆的,使他困惑胜于得益。 读圣经、赴祈祷会、听牧师讲道,不时和他们谈论,反而使他十分浮躁不安。他确信自己一旦死了,必不能进天堂。他觉得在宗教里必定有些非常紧要的东西,假若灵魂是不灭的,他的内心就需要一个大改变,作享受天堂快乐的预备。他继续读经,就发觉他们的祷告不得应允的原因,他们没有符合神所启示的条件,他们不用信心祷告,并不盼望神赐给他们所祈求的。再经过二、三年的挣扎,圣经真是神的话已经在他心里坚定牢靠了。 进入
好书:《疾风烈火》
(点击进入) 辛杰米 梅定恩 著/ 杨高俐理 译 雅歌出版社 2000年8月初版 推 荐 文 辛杰米(Jim Cymbala)在布鲁克林会幕教会担任牧师已有25年之久。在这段期间教会原本只有25个会友,却得以成长到愈6000名会友。他与妻子凯萝(Carol Cymbala)现居于纽约市,凯萝所指挥的布鲁克林会幕教会诗班曾得到葛拉美奖。 梅定恩(Dean Nerrill)曾写作10本书,并曾担任福音出版协会(Evangelica Press Association)总裁,及爱家机构(Focus on the Famliy)前副总裁。他与妻子目前居于科罗拉多州。
约翰•牛顿 《合乎敬虔的辩论之道》(A GUIDE TO GODLY DISPUTATION)
约翰•牛顿(1725—1807)《奇异恩典》的作者 — 译注 约翰•牛顿所认识的一个牧师,在准备写一篇文章批评另一位牧师没有坚持真理要义之前,写信给约翰牛顿,征询他的意见。牛顿回信如下: 亲爱的先生, 在你即将进入与人论战之际,我深知你所做的是出于对真理的爱,也不怀疑你善良温和的用心,我愿给你坚定地支持。依我看来,这争论双方,论道理你是那强者。你所坚持的本是确凿无疑之事,事理如此明显的在你这一方,就算是一个能力不及你的人,也会带着必胜的信心走上战场。因此我并不担心战斗的结果如何,但我愿意你得胜有余,并且你所胜的,不只是你的对手,还包括你自己。不过,就算你的对手没有取胜的机会,他仍有可能在战斗中使你受伤。因此,我把一些想法分享给你,仔细思考这些事,可以帮助你,就像上战场的战士穿上一套战衣铠甲。这盔甲可不像大卫所抱怨的扫罗的盔甲沉重累赘,因为你知道,这打仗的兵器来自那武装每一个基督战士的军械库,就是神的话语。我的建议分成以下三部分,关于对手的建议,关于公众的建议,和关于你自己的建议。 关于你的对手。我希望在你摊开纸笔准备回应之前,以及整个辩论之中,你都会为对手在主面前迫切诚恳的祷告,求神使他虚心下来,接受主的教导和祝福。这样做会直接影响你的心态,使你心中满有爱和怜悯。这样的心态会浮现在你所写的每一页上。 如果你认为他是一个主内弟兄,只是在所争论的问题上犯了错误。记住大卫王对约押所说的 “你们要为我的缘故,宽待那少年人押沙龙”(译注- 撒母耳记下18:5),这话在这里十分贴切:为了主的缘故,你要温和地待他。我们的主爱他,也担当他的软弱,因此你万不可藐视他,生硬待他。主担待他,也担待你,并期待你向你的对手显示出同样的温柔怜悯,赦免的心,正如你自己也需要赦免一样。再说,用不了多时你们就会在天上聚会,那时相逢一笑泯恩仇。你要常记住这件事,时常想到将来的日子。就算是你现在不得不提笔作文,反对他的错误,你还是要在个人层次上把他看成是亲爱弟兄,就是将来在天家里永远愉快相处的人。 如果你觉得你的对手是还没有悔改信主的人,还是上帝和他恩典的敌人(这样的判断,若不是有绝对充足的理由,应该是你最不情愿作出的无奈选择)。如果他在恩典以外,更应该成为同情而不是愤怒的对象。他不知道他所做的,但你却知道是什么使你与人不同的。如果上帝愿意,完全可以凭着他的主权如此安排,把你放在他现在的状态,而他变成你现在的状态,即为保卫福音而战。别忘了你们照自然本性,原都是瞎眼的。如果你记住这一点,你就不会去恨他或羞辱他,因为是主的怜悯,使你的眼睛打开,而不是他的眼睛打开。在所有陷入争论的人中,我们这些被称为加尔文主义者的人,最应该因为我们所坚持的教义,超越众人的显示出怜悯,谦卑,为别人考虑。如果我们认为人自己可以开自己的眼睛,人自己可以使心柔软,那么我们还有理由因他们的顽梗不化而愤怒,但既然我们的教义所教的与此正好相反,我们所该做的,就是以谦卑温和的态度,指出别人的错误,就像提摩太后书2:25节所教导的那样,“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愿望,一心要为神所用,使人改正错误,你就一定会非常小心的不把绊脚石放在瞎子的路上,或者使用任何表达方式,引动怒气,使人更坚持错误,使他们的得救更不可能。 你所写的回复公开发表以后,在你的读者群中,会包括这三种人。第一种人是那些与你观点相左的人。针对这些人,我刚才所说的都适用。虽然你写信是给一个人,很多与他观点相同的人会看到,你对这一种人的态度和我前面所说的对直接对手应采取的态度相同,不管他们是一人还是千人。 你会遇到的第二种人是这样的,他们对信仰的讨论并不太关心,对所争论的道理也是人云亦云。并且大概早已凭着个人喜好,先入为主的以成见判断,自以为是。这本是一群非常不适合在真理教义上作出判断的人。但是,他们虽然不能够判断教义的内容,却能感觉出作者的心态和性情。他们至少知道谦卑温柔,满有爱心是一个基督徒作者应有的性情。因此虽然他们觉得关于恩典的教义,不过是一些教条和猜想,是纸上谈兵,从没有实际经历真理的大能,但是他们可以从我们所写出的文字,从我们这些宣称经验过福音教义的人的行为上,观察这些教义的实际果效。他们的眼光尖锐,一下能够看出我们已经偏离了谦卑的精神,并以此为证据,证明藐视我们的教义是应该的。圣经里那句有名的话,“人的愤怒并不成就神的义”,不幸成为日常的观察。如果我们对真理的热心中掺杂着愤怒、报复、嘲笑,以为是在为真理而战的时候,正羞辱了神的道,让人跌倒。我们征战的武器,那唯一能攻破谬误防线的,不是属血气的,而是属灵的。因此从神的话语和经验所得来的有力论据,总要以毫无争竟,存心忍耐,温温和和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的读者感到,不管我们能不能使他们信服,至少我们对他们的灵魂充满善意,并且争论只是为真理的缘故。如果让他们看出来这善良动机,我们的目的已经完成一半了。人家会更倾向于冷静的考虑我们所说的。就算仍然不同意我们的意见,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用心良善。 你的读者群中的第三类,是和你自己观点相同的人。他们赞同你正试图证明的教义,并且因你本着圣经证明得条理清楚,就在知识上得到造就。我要提醒你,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心置于怜悯的律法之下,如同你的笔至于真理的约束之下,你就能为神所用造就人。否则的话,你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人都以自己为义,藐视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人常在这种性情的影响之下,还自以为热心全是为了上帝。我相信,你所要与之争辩的阿米念主义的主要论点正是来自于人心的骄傲,而我最愿意看到的,是它的相反,即那些真心拥护加尔文教义的人,都能毫无例外的怀着一个谦卑的心。 我自己认识这样的阿米念主义的弟兄,他们虽然因为缺乏神的光照,暂时没有勇气全心拥护白白得神恩典的教义,然而在行动上却证明他们的心在上帝面前是谦卑的。令我难过的反而是有这样的加尔文主义者,他们口头上誓言旦旦,把一切荣耀都归与上帝,把人的罪性说的一无是处,然而却不能查验自己的心态如何,以为自己比别人更有智慧,良善,以至于对那些不认同我们教义的人心怀藐视。这正是一个自义的心态所结的果子。自以为义的产生,可以依赖于人的工作,也可以依赖于人的教义。一个人可以有一颗法利赛人的心,同时头脑里却塞满了恩典教义的词藻。我再说,就是最好的圣徒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骄傲的酵,嘲笑对手,为自己高超的见解沾沾自喜。有人卷入争论是为了满足骄傲。这样的争论并不造就人,反而引动对方的怒气,使本该受益的人跌倒。我真心相信你所做的努力都包含着谦卑的精神,也希望这谦卑的精神也感染别人。 这引到了最后要考虑的,就是你自己。从表面上看,为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是一个应该值得嘉奖的服侍。我们有主的命令,要为真道竭力地争辩,要堵住那些不顺服之人的嘴。如果在教会的历史中有什么时期,是真的应该为真理而战,那就是现在了!因为今天谬误丛生,真理四面受敌,不是直接受到正面攻击,就是被严重扭曲。另一方面,我们实际发现,很少有参与信仰争论的人,不是明显的在争论中灵命受伤。他们不是因参与争辩骄傲自高,就是内心积攒愤怒苦毒,还有人的注意力从那些关乎信仰生命最直接紧要的教义迁移到枝节旁门的问题,纠缠不清。这些观察至少告诉我们一点,为真理与人争辩是一个荣耀的服侍,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战斗。我们可能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同时却失去了那个谦卑温柔,与主同行的心态。你参与争辩的目的,我毫不怀疑是良善的。但是你需要警醒祷告,因为你一定会发现,撒旦正站在你的右边抵挡你。牠会扭曲你看问题的角度。虽然你是为真理而战,但如果没有时时刻刻的仰望上帝和他的扶持的话,这个征战会激动你心里那些与福音的真理不相符合的败坏的性情,并由此影响你自己与上帝的交通。 最后我要提醒你,在争论之中永远不可允许掺杂个人恩怨。如果你被不公的对待,那正是显出你是基督门徒的好机会。因你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彼得前书2:22-23)。这正是我们的榜样。那“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雅各书3:17)。缺乏这样的性情的辩论,就好像苍蝇落在香膏之中,破坏了原有馨香之气,又使人劳苦的功效事倍功半。秉承错误的心态与人争辩,不能荣神益人,自己也不能得安慰。在争辩的时候显出自己的聪明,博得廉价的喝彩,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但我知道你的目的比这些高尚的多。与其赚取千人的赞誉,不如实际改变一人的偏见。希望你充分地意识到所维护的福音真理的宝贵庄严,同时对涉及到的人的灵魂充满了真正的同情。 最后,祝愿你为万军之主耶和华的名,依靠他的大能大力,征战得胜。愿上帝使你满有圣灵的恩膏,在众人心中为主作出美好的见证。阿门! 原文链接 http://thirdmill.org/newfiles/joh_newton/PT.Newton.godly.disputation.pdf 译文无版权,欢迎转贴
十项妨害基督徒属灵成长的障碍
史鲍尔 一九八0年代,盖洛普机构进行了一项有关美国人宗教生活的全面调查,虽然各大杂志已刊登过这个研究的主要结果,但其实还有无数资料是没有公开的。后来盖洛普将资料交给《今日基督教杂志》(Christianity Today),该杂志就邀请了几位神学家从事研究和评估。我也在受邀之列,所以有幸能看到这些完整的资料。 这调查的结果不但发人深省,而且颇令人讶异,最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超过六千万的美国人宣称自己有个人的悔改经历;(2)有非常高比例的美国人说他们相信圣经是神的话。 不过与这些宣称形成对比的是,即使是所谓福音派信仰的美国人,对圣经的内容也很陌生,对基督教历史和正统基督教神学更是无知。但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大多数宣称相信圣经的人,对美国文化的架构和价值观没有或是只有很少的影响力。例如,近来一些有关性道德和堕胎的调查结果显示,福音派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在行为表现上的差别真是微不足道。换句话说,这些调查指出一件事实:基督教的“信仰”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美国的文化并没有发生什么真正的影响。当然,这些调查是否准确则又是另一个问题。 怎会如此呢?我想有一个可能是,也许很多宣称自己有悔改经验的人,误解了何谓悔改,又或者他们在说谎。如果说,有一半自称重生的人是真正得着新生,那么美国已经经历到比大觉醒时代更大的复兴了。 如果这个复兴真的已经来到,我们倒要问,为什么找不到多少属灵复兴对文化产生影响的证据?难道这是一个无法带来改革的大复兴吗?若是如此,那么这大概是基督教历史上复兴与社会改革之间差距最大的一个年代了。这种复兴不过是一个假象,是虚假的,而不是真正圣经信仰的复兴。 另有些人的看法比较乐观,他们认为,我们未能见到复兴对生活和文化产生影响,主要原因是时间未到。数以万计的重生人士今天还在属灵婴孩阶段,总要等他们的属灵生命成熟后,才会对全国发生影响。 在属世文化里,青少年虽然有塑造价值观的能力,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远比不上有权有势的成年人;而婴孩则完全没有塑造文化价值观的能力,他们只会发出要吃奶的哭声。婴孩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技巧,所以无论在家中或社会里,人们都不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只有等他们长大成人后,才有资格领导家庭和社会。 我们希望那些还是属灵婴孩的人,能够长大成熟,对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能发挥重大的影响力。可是这事目前还未发生,以后也许也不会发生。 基督徒必须知道,要有真正的属灵复兴和社会改革,我们必须克服一些障碍。在下文中我列出十项妨害基督徒属灵成长的障碍,并逐一予以分析: 障碍一:误解孩童般信心的含义 有些基督教圈子将孩童般的信心(childlike faith)过分高举,以此为属灵的理想,其实这有违于圣经对信心所定的真义。不错,新约圣经确实描述过孩童般的信心,并且视之为美德,因主耶稣说过:“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可10:15) 但像小孩子的信心是什么呢?像乃是指一种类比。这种类比是很明显的,如小孩子信任父母、听从他们,我们也当这样地信赖神。婴孩的生存全赖父母的照顾,当一个小孩爬近火炉边时,父母会劝阻说:“不可以!”父母不可能来得及向孩子解释复杂的热力学,再说,这种解释也是浪费时间,因为孩子听不懂。可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后,他们对父母领导的信赖会日渐减少,然后他们开始懂得问为什么,不久之后他们还会开始叛逆。 但叛逆是神国所不能接受的事,神的儿女需要保持孩童般的敬畏之心,信赖天父。我们需要操练向神保持绝对的信心,因为神是值得我们毫无保留地去信任的。事实上,不从心里毫无保留地信赖神是愚不可及的,也是鲁莽的,因为神是全然可信的。成熟的基督徒永不应失去这种孩童般的信心。 但孩童般的信心与幼稚的信心(childish faith)有天壤之别,二者常常被人混淆。幼稚的信心不能学习神深奥的道理,幼稚的信心只爱一直吃奶,不吃干粮。因这缘故,圣经如此警告幼稚的基督徒: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来5:12-14)。 新约圣经呼召信徒要长大成熟,使徒保罗说:“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林前13:11)保罗进一步把在何事上我们应作婴孩,和在何事上应作大人区分出来,他说:“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林前14:20) 障碍二:害怕怀疑主义的神学思想 基督教亚文化群对神学的价值往往存着很深的怀疑,而许多时候,这种对神学的厌恶是来自于对神学家的质疑。 著名的圣公会护教家嘉撒莱(J.V.Langmead Casserley)在其名著《护教与宣教》(Apologetics & Evangelism)一书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讨论“知识分子的叛逆”(The Treason of the Intellectuals)这个题目。嘉撒莱观察说,基督徒之所以愈来愈对神学家质疑,乃是因为见到高等批判学家对圣经和传统基督教所显出的极端怀疑主义。宣称神已死的人,是教会中的神学家:大力攻击圣经可信性的,是神学院和基督教大学中的教授。本世纪初,荷兰改革宗神学家凯帕尔(Abraham Kuyper,1837~1920)甚至说:“圣经批判学已成了圣经拆毁学。” 事实上,不少美国的神学院已成了不信派的阵营。许多基督徒父母会很惊讶地发现,当自己的孩子在基督教大学读过书后,心中竟然充满各样的不信与疑惑——都是从教授们那儿学来的。人对这种神学背叛的现象,其反应是:“若这就是读神学的结果,还是不读为佳。” 不错,神学确实有坏的神学,严格的神学研讨确实会让学生暴露在怀疑的批评学之下,而且,不少过去所谓的基督教神学确实只是神学家们为自己的不信所找的辩护藉口。 但我们也要记得,怀疑主义的神学思想虽然现今在我们的校园中猖獗流行,但它并不是什么新事。耶稣在世时,祂最大的敌人也是神职人员,当时的神学家都恨恶耶稣的神学。我们若为了逃避坏的神学,便排斥一切神学和神学教育,无疑是一种属灵的自杀,也可算是另一种的叛逆。抗拒神学就是拒抗神的知识,这不是基督徒应该做的。 障碍三:浅信主义的谬误 浅信主义(easy believism)是古代反律法主义之异端的现代翻版。浅信主义认为,只要一个人决意选择基督,祷告接受耶稣为救主(Savior),他不需要接受耶稣为主(Lord),也不必受律法的约束。 今天没有基督徒教师会说,一个人接受基督为救主,但不需要接受祂为主:他们会鼓励属肉体的基督徒应更加属灵,更加顺服基督。但他们避开不提接受基督为主也是得救的一部分,他们坚持说,以基督为主对得救者不是必要的,他们容许基督徒属肉体的这件事实。 这种形式的反律法主义在美国福音派中十分流行,甚至势力浩大。目前有人提倡“尊主救恩论”(Lordship Salvation),即针对此点提出反对。 最近有一位牧者跟我说,他们教会中有一位青年人吸毒,又与女友同居。牧者辅导他时,谈及他的生活方式有问题,但这青年人说:“牧师,没关系,我是一个属肉体的基督徒嘛!” 在圣经里,所谓基督徒乃是指成为基督的门徒之意。门徒就是进了基督学校的学生:诚如此词的意义,门徒乃是蒙召接受训练学习神的事。 障碍四:新修道主义 修道主义(monasticism)运动在教会历史上高举远离尘世生活。遁入修道院门者,为的是超脱邪恶世界的侵扰,修道院乃是追求属灵纯洁生活者的庇护所。 修道院的生活一般都是祷告与灵修,对另一些人来说,那也是作深入学术研究的好地方。传统修道主义和新修道主义(neo-monastlclsm)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后者没有神学方面的学术研究。 我这里所谈到的新修道主义,是指福音派信徒脱离世界的趋势,它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对世界的否定,但又比排斥世俗主义为更甚,它全然否定世界是基督徒活动的主要舞台,只把基督徒的活动限制在一个属灵的隔离区里,而且拒绝研究任何没有明显福音性的事物。 我还记得当我信主后第二年,身为一个大学二年级生,我在上课时对西方哲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教授讲到奥古斯丁的一篇文章,唤醒我对神的属性有一个全新层面的理解。初信的我渴望在信仰上进深,我觉得奥古斯丁和一些与他类似之人的作品,会在这方面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我决定从主修圣经改为主修哲学。但作了这个决定后,我立时被校园的福音派信徒群孤立起来。我的朋友对我这种外表看来是背道的举止,投以恐惧的眼光,很多人引用以下这段经节来劝勉我:“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西2:8) 朋友们的态度不但伤害了我,也使我不知所措,我读哲学是为了加强自己对神的认识,而不是要削弱我的信仰。虽然我不再主修圣经,但我并没有否定圣经,也没有不研读圣经。我不能理解,一个人怎能在未懂之前,却知道该谨慎什么。我读属世的哲学,是为了希望能更进一步地领会圣经所启示深邃而丰富的道理:同时这也可以帮助我认识基督教护教学中的一些重要课题。我从来不认为我们该放手将世界交给异教徒。 新修道主义孕育了无知——不单对文化无知,对影响文化的思想无知,甚至对神学也无知。它只显示我们缺欠信心,而不能刚强我们的信心。 新修道主义的影响遗祸无穷。我们从世界中退缩,因着弃权便注定要失败。我们眼睁睁地望着自己的文化愈来愈世俗化,而感到束手无策,并且也不知为何会变成这种下场。 障碍五:畏惧争辩…
泰坦尼克号上最后的英雄
posted by Xiang Li, obtained from Promise of Rainbow 1912年4月15日凌晨,世界上最大的海轮沉入大西洋中,1500多名旅客丧生。全世界迅速报道了这一悲剧﹕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了! 泰坦尼克不是一艘普通的轮船。它是一个漂移的旅馆,是一座海上的小城,是奢华和力量的象征。它在英国利物浦起航时,10万多人争相观看。当时只有七岁的伊娃.哈特是沉船中的幸存者,她1996年去世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泰坦尼克号的残骇是人类骄傲的纪念碑。 泰坦尼克号首次起航去纽约时,人们认为它是绝不会沉没的,有人甚至说﹕“上帝也不能使它沉没!” 当人们登上这艘豪华巨轮时,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是他们最后的航行;灾难临到他们的那天早上,没有一个人料到这是他在世上的最后一天。至少有20对新婚夫妇在泰坦尼克上渡密月,只有一对夫妇活了下来。 八十六年以后,一部名为“泰坦尼克号”的电影(或译冰海沉船)风摩全球,影片以昂贵的珠宝为线索,把虚构的爱情故事,放在泰坦尼克号上。人们可能再次被这个历史悲剧所震慑,也可能被这个完全虚构的爱情故事所吸引。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泰坦尼克号上真正的爱的故事,也不认识泰坦尼克号上真正的英雄。 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不久,《泰坦尼克号上最后的英雄》一书出版。后来又由《橄榄出版社》再版。书中记述了一位旅客约翰.哈普尔的故事。 约翰.哈普尔于1872年5月29日出生在英格兰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1886年3月最后一个主日,13岁的约翰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17岁时他便在本地的街头布道、引人归主了。他喜爱神的话语,热心事奉。他白天在磨坊工作,工余就在街头布道。5、6年后,伦敦的一个 (Baptist Pioneer Mission) 吸收他作同工,从此他便全身心奉献自己事奉主。 1896年9月,他开创了自己的教会,即现在的“哈普尔纪念教会”(Harper Memorial Church)。刚开始时,只有25个人聚会,13年后他离开这个教会时,已增长到500多人。他牧会时,常常在教堂里通宵祷告,全教会数百名弟兄姊妹,他一一提名为他们代祷。在这期间他结了婚,但不久妻子不幸去世。感谢神,这短暂的婚姻给他留下了漂亮的女儿娜娜。 有意思的是,哈普尔一生中有好几次溺水的经历。他两岁半时,掉进了井里,差点儿淹死,被母亲救了上来。26岁时有一次他差点儿被海浪冲走;32岁时,他在地中海航行时,船漏水,他与死亡擦肩而过。可能是神使用这些经历预备他的将来。 哈普尔牧师带着他的女儿娜娜登上了泰坦尼克号。这是他第二次接受芝加哥慕迪教会的邀请,去芝加哥讲道。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前一个夜晚,人们看见哈普尔牧师在甲板上,热心地对一个年轻人传福音。带他信主之后,他看着西天的晚霞说﹕明天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4月14日夜,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之后,哈普尔牧师立刻把他6岁的女儿送上了救生船。他弯腰与女儿吻别,告诉她,爸爸还会见到她的。夜空中闪砾的星光映照着他满脸的泪水,伴着甲板上《我愿与主更亲近》的圣乐,他转身回到沉船上慌乱、绝望的人群中去了。 当泰坦尼克那巨大的躯体开始倾斜时,人们看见他冲上前去,喊道﹕“让妇女、儿童和没有得救的人(指尚未得基督救恩的人—译者)上救生船!”几分钟后这艘巨轮就轰然断成两截了。1500多名旅客纷纷跳入或坠进海中,在冰冷彻骨的海水中浮沉,渐渐地冻死、淹死……哈普尔也是其中的一个。 后来的幸存者回忆说,哈普尔牧师脱下自己的救生衣递给另外一个人说﹕“你比我更需要这个。别为我担心!我不会沉下去,我会升上去的!” 哈普尔牧师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急迫地向人传福音。冰冷的海水中,他从一个旅客游向另一个旅客,恳求他们接受基督。 这1528名在海水中挣扎的人中,仅有6人获救。其中一个年轻人后来作见证说,哈普尔牧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福音传给他,带他归向了耶稣。 这个年轻人爬上了一块船体的碎片。哈普尔牧师在水中挣扎着靠近他,喊到﹕“你得救了吗?” “没有。”年轻人答道。 于是哈普尔牧师大声喊着圣经里的话说﹕“信靠主耶稣基督,你就必得救!” 年轻人没有回答。转眼间他就被海水冲远了。 又过了几分钟,水流又把两个人聚集到了一起。哈普尔牧师再一次问他﹕“你得救了吗?” 答案仍旧是﹕“没有。” 哈普尔牧师用尽他最后的一口气喊到﹕“信靠主耶稣基督,你就必得救!”然后他就永远消失在海水中了…… 就在哈普尔牧师被海浪冲走的那一刻,就在那一片漆黑的海洋中,这个年轻人决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基督。 四年以后,“泰坦尼克号”所有的幸存者在加拿大多伦多聚会。这个年轻人流泪作见证,讲述约翰.哈普尔牧师如何在自己生命的最后瞬间带领他归向主耶稣。 好莱坞记得这个故事吗?当然不会。但那又有什么呢?神的仆人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当灾难来临时,当人们抢着上救生船,当人们只想着救自己的时候,约翰.哈普尔牧师为了使更多的人得救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约翰福音15:13)神的仆人就是这样爱人的。
我已心满意足
original from newland 亚奎那(Thomas Aquinas)曾说过,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均在寻求快乐。我需要快乐,又有谁不要呢?这句话在几年前正是我的最好的写照。 我一直讨厌孤独,我常问自己:我是谁?当时若有人劝我吸毒,我必然会立刻接受的,因为我心中充满了挫折、空虚的感觉,我希望能为自己的人生问题找到满意的答案。 最初,我想也许受教育是个好办法,放眼看我们四周的领袖人物,那个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呢?于是我进了大学,我常与同学谈及这方面的问题,但大家都没有答案。我的教授们,他们能告诉我如何去追求一个舒适的生活,却没有办法告诉我怎样去过一种满足的生活。 接着我想也许声望能带给我快乐,因此我开始参加竞选大学一年级的系代表,我拉到不少选票,因此顺利地被选上了。最初那种感觉真不错,你有机会认识校园中的每个人,掌权作重要的决定,又能指使你手下的人。但几个星期过去,新鲜感就随着消失了。许多学生带着他们的问题来找我谈。但我只能对他们说:“孩子们,我没有办法帮你忙,我自己的问题都顾不了。” 这时我注意到校园中另有一群学生与教授们,他们却与众不同,他们没有被环境所压倒,反而好象是驾驭在难处之上似的。 我快不快乐,过去一定要看环境而定,如果万事如意,我就快乐,如果事事不如意,我就不快乐。如果我的女友爱我,我则有如行在九重天之上,如果她离我而去,我就沮丧到极点。 在观察他们好一阵之后,我单枪直入地问这些基督徒们:“是什么使你们生活改变的?”一个年青女孩仰着头,笑着对我说:“耶稣基督”。 我望着她说:“小姐,别给我来这一套,宗教我是看够了,教会我也看够了,别来跟我传教。”但她却说:“我没有跟你传教呀!我也没有劝你上教会,我只提了一下耶稣这个名字。”于是我向她道歉。 这些基督徒告诉我,基督教并不是一种宗教,乃是一种关系。这有如当头一棒,因我一直很注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然后你知道怎样来着?他们竟向我挑战,要我去考查耶稣关于自己是上帝的儿子的宣称。我心想这真是好笑了(我过去一直觉得基督徒有两个大脑,一个迷失了,另一个又出门去找那个迷失了的。)但这些人一直向我挑战,于是我最后答应下来。 结果,我却找到许多前所未知的历史证据。我上过许多人文主义的课程,听惯那些傲慢的教授在台上所发表的意见,所以我也一直认为,如果这些教授不信基督教,也没有人能拉我去信。但现在我却突然发现,我是根据教授们的偏见拒绝基督教的。 我心中起了很大争战,我是法律预修科的学生,我现在相信上帝藉着耶稣来到世界上,上帝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后来又由死里复活,直到今日上帝仍是活着的。但我的意志却不允许我的心去接受这个真理,我成了一个在理智上不诚实的人。 每一次当我见到这群快乐的基督徒,我心中的争战就来得更激烈一点。你尝过当你心情不好时,却坐在一群快乐的朋友旁边的滋味吗?我有,那滋味可真不好受。不久,我知道我该好好做个决定了,因为我甚至连夜里都睡不安宁──我知道我若不设法把这件事解决,我也许会发疯。 我有两种选择的佘地,我可以邀请耶稣基督进入我心里,做我的主与救主,我也可以一口拒绝与上帝发生关系。 幸好我还头脑清楚,能将这件事彻底地想想。十九年来我一直对自己的生活不满,现在我遇见一群朋友,他们说他们在耶稣身上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满意的答案,我若不把这耶稣拿来试一试,岂不是个傻瓜么?我知道若全世界就只有我这么一个罪人,耶稣还是会来为我死的。 在12月的一个晚上,8点30分,我成了基督徒。我记得,因为我亲自在场。 那晚,我确定没有人在偷看。我的朋友唯一看见我跪在地上的时候,也不外是我忙着调电视时。但那夜我跪下来,祷告说:“主耶稣,谢谢你,因你为我死在十字架上。”接着我告诉上帝,我知道自己是个罪人,“罪”这个字在过去我是绝口不提的,我以前认为只有象说谎、杀人、行不道德的事才是罪,但我现在知道故意藐视神、对神视而不见就是罪,于是我求神饶恕。 接着我祷告说:“耶稣,我邀请你进入我生命当中,作我的救主与主,我也把自己的意志交在你手里。”最后,我凭着信心,感谢神已经进入我心里。 站起来时什么都没有发生,天没有打闪电,我也没有长出两个翅膀。但接下来有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我的生命却起了革命性的改变。 我大约在第六到第八天左右开始看出自己的改变。过去我是个不安定的人,我总得到某个地方去,或跟某人在一起,我受不了孤独的时候,我的心思好象迷宫,对凡事我都不能多想。但那夜当我作过那项最重要的决定之后,我第一次开始有平静的感觉,这不是说我心中不再有争战的时刻,但我能知道怎么处理它了,因我心里有了真正的平安。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希望你也肯来试试,便知道了。 过去我是个坏脾气的人,很容易和人起争执,但当我变成基督徒以后,几时我感觉到心中的平静几时就变得没有脾气了。我的朋友固然注意到我的改变,但我的敌人却比他们发现的更早。 在做基督徒前,我心中藏着许多恨意,我并没有真正把这些恨意表现出来,但它们却都在我心里。我看不起黑人、黄种人、印地安人与白人。为什么?因为凡与我不同的人,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威胁,我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 但有一个人却是我真正最恨的──那就是我的父亲。在我看来,他是镇上酗酒最凶的一个人,我的高中同学常把他在镇上发酒疯的情形,当作笑话说给大家听。我听后跟他们一同笑,但心中却暗暗流泪。当我朋友来我们家玩时,我常用绳子把他绑在屋外的马厩里,骗朋友说他有事出去了。我甚至好几次在他的威士忌酒瓶中下毒想毒死他。 但等我变成基督后,上帝却把我心中的恨拿去。父亲到医院来看我,他说:“孩子,你怎样会爱一个象我这样的父亲”?我说:“爸爸,六个月前我是不会的,但现在因为有耶稣住在我心里,我不但爱你,也能爱其他人”。 我告诉他耶稣如何改变我的生命,45分钟后他跪下来,接受耶稣作他生命的主。当他再抬起头来时,他立刻成了一个新人,仿佛有人伸手把灯打开似的。自从信主后,他只碰过一次酒瓶。 十三个月后他死了,但在这十三个月当中,我们镇上及邻镇上有许多人因为看见我父亲改变了的生命,也因此信了耶稣基督。 这就是我为什么相信耶稣基督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革命领袖,这也就是我为什么相信与人分享自己的信仰,乃是我对自己生命最好的一种投资。 过去我因为心里没有平安,我必须经常忙个不停。但现在我忙却有另一个原因:因为我心中有平安,我现在已是个心满意足的人了。
灵性低潮之为何忧闷
灵性低潮之为何忧闷 作者: 锺马田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为 何 忧 闷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诗四二5)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诗四二11) 今天许多基督徒的灵性陷在低潮中,他们的生活让别人看起来总觉得太消沉忧闷,烦躁不安,毫无喜乐可言。有人以为这是世局环境的关系,因为我们这世代的人经过了太多可怕的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已够残忍,随后局势又一直如此动荡不安,灵性当然低沉。 其实并不尽然。灵性低潮是一个历史悠久,行之有年的老问题。翻开圣经,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新旧约都常提到这问题。可见从古至今,它一直都如影随形地折磨着神的子民。 诗篇四十二篇的作者就是一个实例。请听他痛苦的声音:”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他执笔写此诗时,内心是何等不快乐,处在何等的低沉中。同样的词句在这篇诗里出现了两次,接着在四十三篇又出现一次,难怪有人说四十三篇是本篇的一部分,不应分开。是耶?非耶?无人能下定论,这是题外话,在此不多探讨。 诗篇的作者实在很可爱。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常可看到他们毫不矫揉造作地将心里所有的感受、愿望倾倒而出,也可看到他们跟所遭遇的困难鏖战、内心的挣扎和自我的对话。从他们发自心底深处的喁喁细语,也可看出他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鼓励或责备自己。高兴的时候,字里行间洋溢着喜乐;抑郁的时候,一字一句读来都叫人觉得悲怆。而奇妙的神就利用这些诗人们亲身的体验、以血泪谱成的诗篇,把他的真理启示出来。也正因为这缘故,诗篇才会令人读来如此亲切贴近,才能对历世历代的人心产生如此大的鼓励和安慰作用。 从这篇诗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作者写诗时内心的苦况,也看出了他愁烦的原因:第一、他当时似乎不能和别人一起在圣殿中敬拜神;第二、当时敌人正千方百计竭力攻击他,试图制造他的低潮。不过本文的目的不在重组他的故事,而是要看他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如何自处,然后再从中找出可以帮助我们的原则和教训。 读圣经不可只光看别人的经历或故事,而忽略了其中的精意教训,不然就会有极大的危险。许多人的灵性动辄陷入低潮,以致不快乐,这都是因为他们太过于依赖别人的经验,或只是羡慕别人的经历,结果自然就走错了路,而且往往错得不堪收拾。我们若有什么问题,想从圣经中获得真正的帮助,绝对不可只看别人的经历或故事。我们必须先明白圣经对该问题有何教导,然后从经文中的实例,留意神的教训如何在实际情况中发挥作用。再从别人的经验中观察其反应及神如何对待他们,我们就能够更明白神的教训。我们要感谢神,因为圣经对我们人生所可能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有明确的教导,所以无论遇到任何难题,我们都可循这方法从圣经得到实际的帮助。 个人低潮与神国荣耀 现在再回到正题上,我们为什么要从这位诗篇作者的经历来讨论灵性低潮这件事呢? 第一、今天有许多基督徒正处在跟这位诗人相同的光景。他们的灵性陷入低潮,内心忧闷烦躁,生活紧张不安。有些基督徒甚至一辈子都在这种光景中惨淡度过,这是何等可怜的事啊!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他们脱离这些桎梏,重拾基督徒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第二、也许比第一点更重要,我们探讨这问题是为了神的国和他的荣耀。意气消沉、悒怏不乐的基督徒不但明显和他的信仰有所抵触,实际上等于给福音作了反宣传。现今的世代是一个讲究现实的世代,人们只重实效,对真理不感兴趣。他们唯一关心的问题是:”这方法有效吗?”他们竭力追求的是能实际帮助他们的东西。如果基督徒老是一脸阴骘,只会叫不信的人对福音望而却步,神的国如何能扩展开来呢?不要忘记,神在地上的国度是藉着每一个基督徒的见证来扩展的。从教会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基督徒虽然没有建立轰轰烈烈的功绩,却因为他们的生命丰富能吸引人,结果使神的国度大大扩展了。所以,为了神的国和他的荣耀,我们必须解决灵性低潮的问题。不要老是让人觉得,做了基督徒就要过那种抑郁苦闷、毫无乐趣可言的生活。 事实上,许多人不愿成为基督徒或对基督信仰没兴趣,症结正是出在这里。他们怕一旦做了基督徒,就要过那种沉闷的生活。他们常喜欢将信徒和非信徒并列作比较。他们说:”看哪,那些非信徒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刺激的享受,多么有趣啊!你说那是罪中之乐也好,反正他们看起来是在享乐。看,他们欣赏足球赛时那股狂呼呐喊的劲儿!听,他们兴高采烈的谈论简直就在向全世界的人宣布,他们是何等地兴奋愉快!可是反观你们基督徒的生活,总是千篇一律,单调乏味,沉闷没有新鲜的事,甚至连享乐的自由也没有,谁会对你们的信仰产生兴趣呢?” 我们必须坦白承认,他们如此批评并不算过分。一般人对基督教有此看法,自有他们的理由,不必跟他们争辩,也不必责备他们,但我们却应该反求诸己:”我要怎么做,才能叫别人不因我的生活而对基督教退避三舍?我的生活要如何才能吸引人,以致他们能衷心地说’这样的生活真有意义,真令我羡慕,我真想跟他一样’?基督徒若能有这样的生活,不但自己一生幸福受用,对神的国度和基督的荣耀更是大有贡献。因为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有力地把福音信息和神的权能传扬出去。” 灵性低潮成因 何谓灵性低潮?造成灵性低潮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当如何应付这问题? 首先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做一次走马看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分别逐项深入研究,或许这样才能对我们有实际的帮助。从教会历史上一些伟大信徒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处理灵性低潮的方法正是如此。我知道今天人们都喜欢走捷径,用速成的方法,不愿按步就班去做。他们对真理也是抱同样的态度,想用几分钟就把真理说清楚。然而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现今许多基督徒的生活会如此肤浅,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肯按步就班地深入追求。为什么我们走马看花浏览一遍还不够,必须逐项分别深入研究呢?相信我们都有过这类的经验:有个人去看医生,医生向他解释病情状况、平日要注意哪些事项、该如何服药……病人听的当时唯唯诺诺,自以为已经把医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牢记在心,完全明白,回去后即可照指示调养。但一回到家里,真正要按医生的吩咐去行时,才发现自己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开始。为什么呢?因为医生只做概括性的指示,并没有详尽的步骤说明,等到要实行时,自然就抓不到头绪了。同样地,一个好的教师在把一般性原则提出来之后,也一定会再把各原则的细节详细说明。 诗篇四十二篇的作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这首诗里,他把灵性低潮描写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一颗忧闷沮丧的心灵跃然欲出,读其诗简直如见其人。他在十一节说: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第五节他也说: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在第五节中”神的脸”是他的帮助,但到十一节他已说”我脸上”的光荣。人在低潮时,心思情绪一定会反映到脸上。只要你看一眼,就可从他的脸色读出他里面的烦恼、忧闷、沮丧。在这里,这位诗人似乎说:”没错,我是在低潮中。但当我仰望’神的脸’,就得到帮助;当我里面比较舒畅时,脸色也变得好看多了,所以神是’我脸上的光荣’。”忧愁、烦恼、沉闷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宁静、安祥、和谐与容光焕发。这不是像戴上假面具可以勉强装出来的,而是仰望神所必然带出的结果。 这位可怜的诗人的光景如何?他的心头犹如被千斤重的铅压住,不堪负荷。他忧伤、烦恼、愁虑、迷惘。不但如此,他又说:”我尽夜以眼泪当饮食。”(3节)他为自己烦恼,为即将来临的事烦恼,为仇敌对他个人的攻击及对他所信之神的明讥暗讽忧闷,这一切的一切都使他愁苦恐惧。终于他控制不住了,泪泉不可遏抑地奔涌而出,甚至终日茶饭不思,”以眼泪当饮食”。相信你我也都有过同样的经验。当你为某件事忧心如焚时,一定也是无心饮食,甚至即使美食当前都无力动箸。忧虑烦恼会直接影响人的食欲。这就是灵性低潮的症兆。 不幸的是,在灵性低潮时,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模样会带给人什么样的印象。看看这位诗人的景况,可以使我们心生警惕。因为我们给别人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到神国的扩展,关系实在太重大了!下次当你灵性低潮时,不妨试着跳出来想一想:如果你是别人,看见这付意气消沉的样子,心中会有何感想?相信这一招会对你有所帮助,可以激发你的意志。你愿意像这位诗人一样,让别人眼中的你是一个垂头丧气、昼夜流泪、不思饮食、拒绝见人、心中充满各样愁烦的人吗? 造成灵性低潮的原因何在?以下我们可约略归纳出几点: 一、 气质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气质。人类可分成许多种不同类型的气质。我开宗明义就举出气质,一定有人会觉得诧异。”我们谈的是基督徒的灵命,为什么扯到个性气质上去呢?人信主后,气质不都改变了吗?你还是别在这题目上作文章吧!”首先我必须申明: 我认为气质、心理状态、先天秉赋等跟我们的得救问题毫无关系。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神都能藉着在他爱子里所做成的方法,透过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这是我们对心理学以及那些依据心理研究来批评基督教的人士的答复。我要再强调,成长背景、气质对我们的得救毫无影响。我绝对不承认心理学那套”宗教情愫”的说法。试看,教会历史上几乎每一种类型的人物我们都可以找得到。即使今天在教会中也是一样,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这就足以证明,并非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才会有”宗教情愫”。但虽然气质不会影响我们得救的基本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必须承认,它与基督徒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大有关系。因此,当我们在分析灵性低潮成因时,不得不把它列为首要考虑的项目。 圣经的教导也是如此,要解决这问题,首要之务就是尽快认识自己是哪一类型的人。虽然我们都是基督徒,同站在一条战线上,一同蒙受救恩,也有想同的基本需要,但我们各人所可能遭遇的问题、困难、试炼,却因气质的不同而互有差异。处理灵性低潮时,千万不可误以为既然同是基督徒,我们在各方面就一定完全相同,而想用一套公式方法涵盖解决所有基督徒的问题。基督徒不全都是一样的,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举例来说,我们都是人,身体构造基本上都一样,然而实际要在这世界上找出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却绝对不可能。即使是双胞胎,你一定还是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些微差异。可是,你看过那些在街头吹嘘卖药的走江湖郎中吗?他们专卖”万灵丹”,夸口可以医治男女老幼一切疑难杂症,还保证可以药到病除。其实稍具一点常识的人就会知道,绝对没有一种药能兼治百病的。即使专治一样病的特效药,其效果及用药量也会因人而异,不见得每一个有这病的人使用同样药量都可治好。再举另外一个例子。一般学校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上体育课。这事本身并没有错,运动有益身体健康,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运动。但是学童的身高、体重及体能状况并不完全一致,而且有人特别喜欢运动,有人则厌恶至极;有人擅长运动,有人则否。如果学校当局不分皂白地强制规定每个人都必须参加同样性质、运动量相等、同样剧烈的运动,那么这种体育课就变成不公平、不合理了。 在今天这个机械化的世代里,人们有一种倾向,想把人类也加以机械化。机械规格划一,大小整齐,用同一套工具就可修理所有发生故障的机械。但对于人类,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不仅在人类的生理机能方面,不可能有划一制式的规格;在精神或灵性方面,更不可能像机械一样,每个人都那么完整划一。 很明显的,人类最起码可分两种不同类型,即所谓内向和外向。内向的人眼睛经常往内看,外向的人则往外看。每个人都属于这两种类型其中之一,无人能例外。而相形之下,前者似乎较容易遭遇灵性低潮。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是属于哪一类型的人。我们说内向的人比较容易遭遇灵性低潮,但这并不是说这一类型的人比较差劲。教会历史上有许多最伟大的人物都是属于内向型的。事实上我反而认为,内向的人较有深度,外向的人一般都较肤浅。内向的人擅长思想,做完一件事之后,他一定还会左推右敲,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分析,担心对别人可能产生的影响,又恐怕自己做错或做得不好。有些事情明明做过就算了,已经无可挽回,但他还会有许多无谓的懊悔,怎么都放不下。这类型的人你一定见过不少。他们信主以后,也常会把这些善于思想的特征都带到灵性生活中。刚才提到,教会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都非常内向,我想亨利马廷(Henry Martyn)就是其中一个最好的代表。如果你读过这位神所重用的仆人的传记,你一定可以看出他是极其内向的人,甚至显然已内向到有成为病态的倾向。真的,一个内向的人如果对某件事总是放不下,常常自省太过,就会有变成病态的危险。 曾子教导我们要每日三省吾身。定期自省虽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功课,但也要小心,莫让自省发展成为病态了。自省到了什么程度算是过分病态?我认为,如果我们一天到晚紧闭心门,自己在里面翻来覆去思索挣扎;如果我们想归想,自省归自省,却不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如果我们整天愁眉不展,遇到人开口闭口只一迳谈自己的困难和问题,这就算过分了,有渐趋病态之虞。 要解决灵性低潮,我们应该从认识自己着手,知道自己的危险在哪里,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失脚,然后才能在这些方面特别提高警觉。从圣经中许多先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然很容易就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拿摩西做例子吧!经上说:”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十二3)可是后来他的失败竟与他的谦和有关。这位最谦和的人只有一次沉不住气而发怒,而这一怒却使他不得进入迦南地。看哪,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何等地重要! 如果我生性内向,我就必须小心避免过分的自省,以致变成病态;如果我生性外向,我也必须有自知之明,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落入躁进肤浅的试探中。我们当中有些人天生的确就是比较容易患灵性低潮,但不要自暴自弃,这样的人并不比另一类型的人差,先知耶利米、施洗约翰、使徒保罗、路得以及其他许多著名的圣徒,都是属于我们这一类型的。我们的同伴真是太多了!既然我们属于这一类型,就让我们勇敢去面对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考验吧! 二、健康情形 造成灵性低潮的第二大原因是健康情形。我这样讲,一定又有人会觉得诧异。有些人认为,做了基督徒,健康情况如何对他都不会有丝毫影响。这个看法真是大错特错。身体健康和前面所讲的气质有极密切的关系,有时二者之间甚至很难区别。很显然,气质有一部分受身体健康情况的控制。所以,身体健康的问题实际上也会造成灵性低潮。司布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曾在伦敦传道四十年,是一位大有能力、家喻户晓的传道人。但鲜少人知道这位伟大的传道人自祖先遗传得了一种痛风症,这病在他有生之年朝夕都折磨着他。到最后,他也是因这病致死的。司布真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严重的灵性低潮挣扎中,而显然造成他灵性低潮的原因正是他的健康问题。曾有许多人来找我做个人协谈,我发现他们灵性低潮的症结很明显出在身体上。一般说来,疲惫倦怠、过度紧张或任何疾病都会造成灵性低潮。人是由灵魂体三部分构成的,身体有恙时,必定连带影响其他两部分。无论多伟大、多属灵的基督徒,当他们身体出毛病时,总是比其他时候更容易面临灵性低潮,圣经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应该随时提防魔鬼的诡计,不可中了它的圈套,把原属于身体的问题当作灵性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在区别灵性和肉体时也要小心,因为太注重肉体可能会犯了灵性的罪却不自知。若是我们了解身体健康对灵性的光景有部分影响,一旦遇到身体状况稍差时,在适当范围内便可以允许自己的灵性稍微低沉一点,这样处理起来就好得多了。 三、反作用力 第三个经常造成灵性低潮的原因,我们可以称之为”反作用”,也就是蒙受一次大恩典或经历一次不寻常的灵性体验后,随之而来的反作用力。罗腾树下的以利亚之所以会灵命枯竭,在我看来显然是对他在迦密山上大胜利的反作用(参王上十九)。亚伯拉罕也有类似的经验(创十五)。所以每当有人向我述说他们有何等奇妙的经历时,我一方面固然是跟他们一同喜乐,一同赞美神,另一方面却也小心翼翼地密切注意他们日后的行动,提防反作用力的发生。只要我们事先知道有反作用力这回事,并且善加防范,这事是可以避免的。既然我们从神那里领受了这种不寻常的经历,我们就有义务格外注意保守随后的生活,不让反作用力有介入的机会。 四、魔鬼伎俩 第四个原因是出于魔鬼,也可以说,魔鬼乃是造成我们灵性低潮唯一首要的原因。个性气质和健康情形原本不一定会造成我们灵性低潮,但是魔鬼却能利用这两种因素,使我们非但控制不了它们,反而被它们所控制。魔鬼制造我们灵性低潮的花招层出不穷,我们必须随时提高警觉,不让它的诡计得逞。因为一旦我们落在这位不快乐诗人的光景中,它就可以拿我们的样子去对全世界的人说:”基督徒就是这副模样,你愿意跟他们一样吗?” 五、不信的心 最后追根究底,我们可以说,一切灵性低潮都是出于不信。若非不信,任魔鬼再怎么凶猛也莫奈我何。我们就是不听神的话,反爱听魔鬼的话,魔鬼的诡计才屡屡得逞。这位诗人一再提到:”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为什么呢?显然他在低潮中早已忘了神的存在,失去了对神的权能所应有的信心,也失去了他与神应有的关系,所以才要如此一再提醒自己。因此归根结底,我们可以说,灵性低潮的原因只是基于不信。 处理之道 分析过原因之后,我们来看看应当如何处理这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学习这位诗人所已经学会的功课,就是把自我控制在手中。这位诗人不是躺下来,单单在那里自艾自怨就算了。他采取了一个极重要的行动–把自我控制在手中。他不但把自我控制在手中,更重要的是他对自我说话。他责问自我:”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有人或许会质疑:”刚才你不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都在自己的思绪里翻来覆去,自省太过分就会变成病态?现在你又说我们应该对自我讲话,这岂不是前后矛盾,自打嘴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