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牛顿(1725—1807)《奇异恩典》的作者 — 译注
约翰•牛顿所认识的一个牧师,在准备写一篇文章批评另一位牧师没有坚持真理要义之前,写信给约翰牛顿,征询他的意见。牛顿回信如下:
亲爱的先生,
在你即将进入与人论战之际,我深知你所做的是出于对真理的爱,也不怀疑你善良温和的用心,我愿给你坚定地支持。依我看来,这争论双方,论道理你是那强者。你所坚持的本是确凿无疑之事,事理如此明显的在你这一方,就算是一个能力不及你的人,也会带着必胜的信心走上战场。因此我并不担心战斗的结果如何,但我愿意你得胜有余,并且你所胜的,不只是你的对手,还包括你自己。不过,就算你的对手没有取胜的机会,他仍有可能在战斗中使你受伤。因此,我把一些想法分享给你,仔细思考这些事,可以帮助你,就像上战场的战士穿上一套战衣铠甲。这盔甲可不像大卫所抱怨的扫罗的盔甲沉重累赘,因为你知道,这打仗的兵器来自那武装每一个基督战士的军械库,就是神的话语。我的建议分成以下三部分,关于对手的建议,关于公众的建议,和关于你自己的建议。
关于你的对手。我希望在你摊开纸笔准备回应之前,以及整个辩论之中,你都会为对手在主面前迫切诚恳的祷告,求神使他虚心下来,接受主的教导和祝福。这样做会直接影响你的心态,使你心中满有爱和怜悯。这样的心态会浮现在你所写的每一页上。
如果你认为他是一个主内弟兄,只是在所争论的问题上犯了错误。记住大卫王对约押所说的 “你们要为我的缘故,宽待那少年人押沙龙”(译注- 撒母耳记下18:5),这话在这里十分贴切:为了主的缘故,你要温和地待他。我们的主爱他,也担当他的软弱,因此你万不可藐视他,生硬待他。主担待他,也担待你,并期待你向你的对手显示出同样的温柔怜悯,赦免的心,正如你自己也需要赦免一样。再说,用不了多时你们就会在天上聚会,那时相逢一笑泯恩仇。你要常记住这件事,时常想到将来的日子。就算是你现在不得不提笔作文,反对他的错误,你还是要在个人层次上把他看成是亲爱弟兄,就是将来在天家里永远愉快相处的人。
如果你觉得你的对手是还没有悔改信主的人,还是上帝和他恩典的敌人(这样的判断,若不是有绝对充足的理由,应该是你最不情愿作出的无奈选择)。如果他在恩典以外,更应该成为同情而不是愤怒的对象。他不知道他所做的,但你却知道是什么使你与人不同的。如果上帝愿意,完全可以凭着他的主权如此安排,把你放在他现在的状态,而他变成你现在的状态,即为保卫福音而战。别忘了你们照自然本性,原都是瞎眼的。如果你记住这一点,你就不会去恨他或羞辱他,因为是主的怜悯,使你的眼睛打开,而不是他的眼睛打开。在所有陷入争论的人中,我们这些被称为加尔文主义者的人,最应该因为我们所坚持的教义,超越众人的显示出怜悯,谦卑,为别人考虑。如果我们认为人自己可以开自己的眼睛,人自己可以使心柔软,那么我们还有理由因他们的顽梗不化而愤怒,但既然我们的教义所教的与此正好相反,我们所该做的,就是以谦卑温和的态度,指出别人的错误,就像提摩太后书2:25节所教导的那样,“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愿望,一心要为神所用,使人改正错误,你就一定会非常小心的不把绊脚石放在瞎子的路上,或者使用任何表达方式,引动怒气,使人更坚持错误,使他们的得救更不可能。
你所写的回复公开发表以后,在你的读者群中,会包括这三种人。第一种人是那些与你观点相左的人。针对这些人,我刚才所说的都适用。虽然你写信是给一个人,很多与他观点相同的人会看到,你对这一种人的态度和我前面所说的对直接对手应采取的态度相同,不管他们是一人还是千人。
你会遇到的第二种人是这样的,他们对信仰的讨论并不太关心,对所争论的道理也是人云亦云。并且大概早已凭着个人喜好,先入为主的以成见判断,自以为是。这本是一群非常不适合在真理教义上作出判断的人。但是,他们虽然不能够判断教义的内容,却能感觉出作者的心态和性情。他们至少知道谦卑温柔,满有爱心是一个基督徒作者应有的性情。因此虽然他们觉得关于恩典的教义,不过是一些教条和猜想,是纸上谈兵,从没有实际经历真理的大能,但是他们可以从我们所写出的文字,从我们这些宣称经验过福音教义的人的行为上,观察这些教义的实际果效。他们的眼光尖锐,一下能够看出我们已经偏离了谦卑的精神,并以此为证据,证明藐视我们的教义是应该的。圣经里那句有名的话,“人的愤怒并不成就神的义”,不幸成为日常的观察。如果我们对真理的热心中掺杂着愤怒、报复、嘲笑,以为是在为真理而战的时候,正羞辱了神的道,让人跌倒。我们征战的武器,那唯一能攻破谬误防线的,不是属血气的,而是属灵的。因此从神的话语和经验所得来的有力论据,总要以毫无争竟,存心忍耐,温温和和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的读者感到,不管我们能不能使他们信服,至少我们对他们的灵魂充满善意,并且争论只是为真理的缘故。如果让他们看出来这善良动机,我们的目的已经完成一半了。人家会更倾向于冷静的考虑我们所说的。就算仍然不同意我们的意见,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用心良善。
你的读者群中的第三类,是和你自己观点相同的人。他们赞同你正试图证明的教义,并且因你本着圣经证明得条理清楚,就在知识上得到造就。我要提醒你,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心置于怜悯的律法之下,如同你的笔至于真理的约束之下,你就能为神所用造就人。否则的话,你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人都以自己为义,藐视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人常在这种性情的影响之下,还自以为热心全是为了上帝。我相信,你所要与之争辩的阿米念主义的主要论点正是来自于人心的骄傲,而我最愿意看到的,是它的相反,即那些真心拥护加尔文教义的人,都能毫无例外的怀着一个谦卑的心。
我自己认识这样的阿米念主义的弟兄,他们虽然因为缺乏神的光照,暂时没有勇气全心拥护白白得神恩典的教义,然而在行动上却证明他们的心在上帝面前是谦卑的。令我难过的反而是有这样的加尔文主义者,他们口头上誓言旦旦,把一切荣耀都归与上帝,把人的罪性说的一无是处,然而却不能查验自己的心态如何,以为自己比别人更有智慧,良善,以至于对那些不认同我们教义的人心怀藐视。这正是一个自义的心态所结的果子。自以为义的产生,可以依赖于人的工作,也可以依赖于人的教义。一个人可以有一颗法利赛人的心,同时头脑里却塞满了恩典教义的词藻。我再说,就是最好的圣徒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骄傲的酵,嘲笑对手,为自己高超的见解沾沾自喜。有人卷入争论是为了满足骄傲。这样的争论并不造就人,反而引动对方的怒气,使本该受益的人跌倒。我真心相信你所做的努力都包含着谦卑的精神,也希望这谦卑的精神也感染别人。
这引到了最后要考虑的,就是你自己。从表面上看,为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是一个应该值得嘉奖的服侍。我们有主的命令,要为真道竭力地争辩,要堵住那些不顺服之人的嘴。如果在教会的历史中有什么时期,是真的应该为真理而战,那就是现在了!因为今天谬误丛生,真理四面受敌,不是直接受到正面攻击,就是被严重扭曲。另一方面,我们实际发现,很少有参与信仰争论的人,不是明显的在争论中灵命受伤。他们不是因参与争辩骄傲自高,就是内心积攒愤怒苦毒,还有人的注意力从那些关乎信仰生命最直接紧要的教义迁移到枝节旁门的问题,纠缠不清。这些观察至少告诉我们一点,为真理与人争辩是一个荣耀的服侍,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战斗。我们可能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同时却失去了那个谦卑温柔,与主同行的心态。你参与争辩的目的,我毫不怀疑是良善的。但是你需要警醒祷告,因为你一定会发现,撒旦正站在你的右边抵挡你。牠会扭曲你看问题的角度。虽然你是为真理而战,但如果没有时时刻刻的仰望上帝和他的扶持的话,这个征战会激动你心里那些与福音的真理不相符合的败坏的性情,并由此影响你自己与上帝的交通。
最后我要提醒你,在争论之中永远不可允许掺杂个人恩怨。如果你被不公的对待,那正是显出你是基督门徒的好机会。因你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彼得前书2:22-23)。这正是我们的榜样。那“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雅各书3:17)。缺乏这样的性情的辩论,就好像苍蝇落在香膏之中,破坏了原有馨香之气,又使人劳苦的功效事倍功半。秉承错误的心态与人争辩,不能荣神益人,自己也不能得安慰。在争辩的时候显出自己的聪明,博得廉价的喝彩,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但我知道你的目的比这些高尚的多。与其赚取千人的赞誉,不如实际改变一人的偏见。希望你充分地意识到所维护的福音真理的宝贵庄严,同时对涉及到的人的灵魂充满了真正的同情。
最后,祝愿你为万军之主耶和华的名,依靠他的大能大力,征战得胜。愿上帝使你满有圣灵的恩膏,在众人心中为主作出美好的见证。阿门!
原文链接 http://thirdmill.org/newfiles/joh_newton/PT.Newton.godly.disputation.pdf
译文无版权,欢迎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