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 Aerobics 1. Vibrato 2. Dynamics – loud, soft 3. Instructions 4. Five-note scale, low range 5. Five-note scale, mid range 6. Five-note scale, high range 7. Five-note scale, fast tempo 8. Demonstration – Sustaining tones with vibrato and delayed vibrato 9. Vibrato exercise 10. Demonstration – sustaining tones in phrases 11. Sustaining tones in…
亨德尔"弥赛亚"介绍
《弥赛亚》Messiah亨德尔曲 弥赛亚,意为“受膏者”。犹太人为王时,要受膏。这里是指耶稣基督降生为王,救赎百姓的意思。《弥赛亚》是亨德尔众多清唱剧中最受欢迎,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清唱剧。至今每年圣诞节,西方许多国家都要演唱这部清唱剧。 亨德尔创作二十多部清唱剧都是以圣经为题材。这不仅因为他是虔诚的基督徒,同时也因为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已深入人心。圣经不仅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且也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他们熟悉圣经里的故事和人物。以圣经为题材最能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理想,反映人民的呼声,引起人们的感情波澜,推动人民群众前进。 亨德尔是以最虔诚的心情来创作《弥赛亚》的。1741年,56岁的亨德尔应友人吉能士的要求,创作《弥赛亚》。一开始创作,他就完全沉浸在创作激情之中。二十四天没出房门一步,与世隔绝,不眠不休。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蘸着泪水挥毫的”。二十四天把全部总谱354页一气呵成是何等的速度啊!当他写到《哈利路亚》大合唱时,感动得泪水如注,喊着说:“我看见天国了,看见耶稣了!”对《哈利路亚》他自己也是很满意的。他失明以后,常独自在管风琴上弹奏这首合唱曲。 1743年3月23日,《弥赛亚》在伦敦演出时,英皇乔治二世出席音乐会。当聆听到《哈利路亚》时,英皇很感动,站立致敬,于是全体起立。从此相沿成风,每逢唱《哈利路亚》时,都要起立聆听。人们赞扬此曲为“激励人类的无价之宝”。 清唱剧以合唱为中心,合唱曲占统治地位。合唱指引了音乐的戏剧性的发展。在清唱剧中,人民是主角,因此合唱的作用就特别增大了。 亨德尔掌握了合唱写作的全部技巧,能做出极为多样的音响效果,灵活自如地用合唱来表现悲哀、快乐、愤怒和激情;能用合唱来表达崇高的思想和感情,能用合唱来表现田园风光、自然景色。有时极强,有时极弱。在加强运动时,就用复调手法来写,复调与主调手法交替使用或结合使用。这一切,亨德尔在《弥赛亚》中都做到了得心应手,创造了无比崇高的境界。 柴科夫斯基说;“亨德尔处理声部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大师,他向来不勉强使用合唱的声部手段,从来不超过声区的自然范围。他在合唱曲中创作出其他作曲家从来也做不到的绝妙的宏伟效果。” 《弥赛亚》共57个分曲,其中混声四部合唱甘首,混声五部合唱曲一首。清唱剧《弥赛亚》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耶稣诞生的经过,叫《预言与成就》;第二部分表现耶稣传布福音以及受难的经过,叫《受难与得胜》;第三部分是写耶稣复活的事,叫《复活与光荣》。每个部分都以合唱曲作为结束,最后在壮丽宏伟的赋格大合唱《阿们颂》中结束全曲。 下面列举其中重要的段落。 第一部分《预言与成就》 (一)三分曲:一切山洼都要填满 男高音咏叹调(赛40:4) 歌词:“一切山洼都要填满,一切山岗丘陵都要削平,弯路修直,不平处修成平原。” 这首咏叹调采用二段体结构,第二段重复第一段歌词,发展了第一段的旋律。在这首咏叹调中,一句歌词中的某一音节,往往拖得很长,唱着大段包含了许多摸进的旋律。在当时的歌剧和清唱剧中,这种“拖腔”是很常见、很典型的。 (二)四分曲:主的荣耀(荣耀归主)(合唱)(赛40:5) 歌词:“荣耀,荣耀,上主的大荣耀,必然要显现,凡世人都要亲眼看见,我主耶和华亲口说过。” 贯彻在第一部分《预言与成就》的音乐感情基调是对光明的渴望、憧憬以及获得光明后内心的巨大喜悦与鼓舞。渴望、憧憬的心情在第四分曲《主的荣耀》中开始显露出来;焦急的期待,但感情表现上又从容不迫,很有节制。既热情快速,气氛活跃,又沉着稳重,庄严宏伟。它的主题动机由女低音声部先唱出。 上帝荣耀的灵性感受激发了亨德尔的创作灵感。活跃的对位织体和浓重的和声织体交替出现,构成一幅广阔的合唱画卷。根据以上动机而展开的是连续模仿和扩展的织本。歌词作了大量重复,低音部的前进步伐一直没有松懈。 (三)七分曲:他必要洁净(他洁净利未的子孙)g小调动赋格合唱。(玛3:3) 歌词:“他必要洁净,那利未的子孙,他们就凭着公义奉献将供物献给耶和华,奉献给主。” 利未(Levi),希伯来人的始祖,是上帝指定为祭司的种族。 各声部依次模仿进入,形成极为浩大的赋格合唱场面,表达了利未子孙奉献上帝的坚定信心。 (四)九分曲;传报好信息的(你买向锡安报告好消息)。女中音咏叹调,接合唱。(赛 40: 9) 歌词:“传报好消息给锡安,你要攀登那峻岭高山!传报好消息给耶路撒冷的,你当竭力扬声,不要惧怕!对犹太满城宣告说:请看你的主!兴起照耀你的光来临,耶和华的荣耀正显现照耀你。” 女中音独唱旋律包含着一种内心激动。6/8拍的节奏,富于表情的旋律,是亨德尔最愉快而又充满灵感的旋律之一。 在女中音独唱咏叹调抒怀欢唱以后,跟着合唱进入,反复同样的旋律,但在形式上作了精巧的变化。合唱以浑厚的音响在不同的声部和调性上重复着这一阵律。这种独唱与合唱的交替使用,用合唱重复独唱旋律的手法是亨德尔最擅长和喜爱用的,很有效果。 (五)十二分曲:合唱为我们圣婴孩诞降(一个婴孩为我们诞生)(赛9:6) 歌词:“为我们圣婴诞降,为我们降生一圣子,政权责任必定放在他肩头。全宇宙要称颂他奇妙、策士、全能的神、万世永存的圣父、和平之君。” 这首合唱用对位手法把许多华丽的乐句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幅极其壮观的情景。在诞降的“降”字上音乐作了欢乐而又华丽的伸展。 音乐开朗、亲切、欢快。赋格主题象清泉一般流出,清新而流畅。 转瞬之间各声部汇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以最强的力度唱出: “全宇宙要称颂他奇妙、策士、全能的神、万世永存的圣父、和平之君。” 这里显示出亨德尔独特的合唱风格;将交织在一起的横向流动的对位旋律段落同纵向结构浓重的和弦性段落巧妙而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交替出现,从而使以赋格为主体的复调结构和以和弦为主体的主调结构溶为一体。达到如此娴熟程度的复调与主调融合的处理方法,这在当时是非常新颖、大胆、富有创造性的。 (六)十三分曲:田园交响曲(器乐曲) 音乐从圣婴诞生带来的欢乐情绪中过渡到安谧宁静中去。一首田园交响曲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音乐采用了意大利阿布鲁山区风笛吹奏的音乐。篇幅很短,用单主题的三段体写成。 音乐柔和而流畅,6/8拍,带有附点。这种节奏在整部作品中反复出现,成为统一的线索。 (七)十八分曲:锡安的儿女,快乐欢欣! 女高音咏叹调(亚 9: 9) 歌词:“快乐,欢欣!你锡安的儿女!喊哪!你锡安的儿女!请看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救主,你必向众国度讲和平。” 歌曲以颂歌形式来表达对神的崇拜。这首咏叹凋非常流行,经常成为音乐会的独唱曲目。 这是一首辉煌的快板,开始旋律的跳跃音型产生f基本的情绪,遏止不住的欢乐。…
如何带领敬拜 ?
“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以弗所书5:19 “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3:15 带领者以声音、手势、身体的动作和脸部的表情,领导敬拜的群体,一同歌颂赞美神,使会众唱得整齐、和谐,并且口唱心和来歌颂神。凡是重生得救而对音乐有基本知识的人,都可以领唱。领诗者与讲员一同分担整个聚会,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一、唱圣诗的作用 1、使心灵与神协调 利用圣诗内的经文、勉励、属灵经验使我们与神是完全和谐的,这种经验所带来的,是平安、喜乐、洁净、苏醒和对生活重担的重新得力。 2、使会众同享参与 唱圣诗是出席聚会的全体会众都有份参与的程序。藉着唱诗,各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神的赞美、感谢、奉献、见证和祷告的感受;当每一位信徒扬声歌唱那些纯净的圣诗,他们彼此的心灵合一,流露出一种灵的温暖,并且预备心灵来领受讲坛信息。 3、使会众表现个人的感受 正如圣经有适合每一种需要的篇章,同样,圣诗也切合灵性各种需要。当你分析一首心爱的圣诗时,当中的信息正是你心灵深处的感受。有些诗歌能把心头的重担挪开;有些诗歌在赞美、颂扬、奉献和恳求中,诉出心曲;有些则表现个人见证;此外,一些使心情轻松的诗歌,更可令一切挂虑烟消云散。一首能解决个人需要的诗歌,实在给予我们无限力量与安慰。 4、培养歌颂者的品格 当我们熟悉了一首诗歌后,诗歌中的观念、理想和真理,潜移默化地渗进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的品格。 二、领诗者的责任 1、增加聚会的属灵气氛。 2、使会众进入与神相交的领域。 3、使会众从诗歌中领受信息。 4、使会众自觉有份参与聚会。 5、以音乐敬拜神。 6、预备听道者的心。 三、领诗要诀与须知 1. 事先要有充分预备、祷告,要熟悉所选唱的诗歌,最好能背诵。 2. 清楚交代诗歌的页码,眼睛不可紧盯诗歌,要环视全场。 3. 不要选唱太多首诗歌,要采用多种方式去唱,注意拍子的准确度及衔接。 4. 带动每一位会众都开口唱,大家愉快地享受诗歌,使人充满赞美的心,更深、更多地进入敬拜。 5. 在唱诗之前,先请司琴弹“前奏”;若是新诗,要全首弹一遍(新诗最好在星期五聚会先练习过。每次聚会只教一首新诗,简单扼要地解释、介绍,却不必长篇大论,畅谈感受。) 6. 必须喜乐地面带笑容,以愉快地情绪来带领会众。 7. 配合聚会性质选择适合的诗歌,留意诗歌的性质,唱出精义。 8. 控制时间,25至30分钟最适宜,诗歌最好在4~5首。 9. 领诗者必须谦卑、倚靠神,对圣灵的带领要敏锐。 10. 预先与司琴,弹乐器者配合,把自己要求的节奏告诉他,例如:轻松、庄严、快慢。也可以用约定手势与司琴和弹乐器者配合,使诗歌转换自然流畅。 11. 提前到达教会:周五7:10pm到,周日9:10am到,并参加主日祷告会。 四、领诗禁忌 1、﹡最大的错误——迟到 2、长篇讲论、见证等,唱诗时间很少。 3、事前没有准备好,只跟着司琴唱,以致“走音”或因音调太高而唱不上去。 4、神态呆板,缺乏生气,唱得没精打采。 5、选诗没有配合聚会的主题与性质,没有中心信息。 8、声音太小,含糊不清,或太紧张,说话急促。 9、身体摇摆不定,或摇头摆脑,予人轻佻感受。
进入幔内出到营外
怎样才是“进入幔内,出到营外”。江守道弟兄的分享。 第一篇 希伯來書 今天要與大家來看「希伯來書」,「希伯來」這個名詞乃是「過河」的意思。第一個希伯來人是亞伯拉罕,他走過河的人。他本來住在迦勒底的吾珥,但是當榮耀的神向他顯現之後,他就起來憑著信心跟隨神。當他離開家鄉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只知神的榮耀在率領他。他就過了伯拉大河,來到神所應許他的迦南地。所以從此之後,他的子孫就稱為希伯來人,因為他們都是過河的人,他們過了河進到神的應許之地。 從屬靈的眼光來看:我們每一位信主耶穌的人,都是屬靈的希伯來人,我們是亞伯拉罕屬靈的子孫。「那以信為本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加三7)我們都是過河的人,我們都蒙神把我們從世界中呼召出來,離開了這世界的組織。所以今天我們活在這裡,卻不屬於這個世界。神呼召我們,叫我們受浸歸入基督。我們今日都是在基督裡的人,基督就是我們的迦南,就是神應許賜給我們的流奶與蜜之地。 一、希伯來信徒的危機 在當時,這些希伯來信徒遭遇到一些危機,就是他們本來是在猶太教中,現在卻信奉了主耶穌。然而在他們信主之後,仍然停留在猶太教裡面。他們一面在週六守安息日,到會堂去禮拜;另一面到了主日,就是第八日,他們又聚集擘餅記念主。他們一面仍到聖殿去禱告,遵守摩西的律法,舉行割禮;另一面,他們也是跟隨主耶穌的人。所以人們認為這班信耶穌的人,不過是猶太教中的一派。 我們知道在猶太教中,當時有法利賽人的教派,也有撒都該人的教派,還有別的派別。因此,他們認為信耶穌的也不過是這些派別之一。就是在羅馬政府的眼中,開始的時候,也看信耶穌的是猶太教中的一派。猶太教在羅馬政府面前有其合法的地位,因為羅馬政權對於被他征服的民族,都給予相當的宗教自由。所以在羅馬政府底下,猶太人還能信奉他們的猶太教。 為此,教會開始時,在政府面前也蒙保護。但是漸漸有許多外邦人信了主耶穌,甚至外邦人信耶穌的數目,超過了信耶穌的猶太人。到那時候,人們就看見說:這班信耶穌的人,並不是猶太教中的一派,猶太人就首先起來逼迫信奉耶穌的人,因此猶太教和信奉主耶穌之人的距離就越來越遠。到了羅馬政府(如尼祿王)也看清楚了,信奉耶穌的人並不是猶太教的一派,信耶穌就變成罪名了,羅馬政府也就開始逼迫基督徒。這是當時希伯來信徒的危機。 二、影兒與實體 就著屬靈的眼光來看:神的旨意也是要把信奉耶穌的人,從猶太教中分別出來。因為律法和先知不過是一個準備,為的是要引到主耶穌基督。基督纔是一切的總結,是本物的真像和實體。舊約的東西不過是基督的影兒,等那本物的真像基督耶穌來到了,那些影兒就應當過去了。神的本意是用猶太教裡的東西,來預告基督的降臨,使他們迎接彌賽亞。現在主耶穌基督既然已經來了,這些影兒就算不得甚麼,應當過去了,這是神的旨意。 但是人總喜歡保守舊有的東西,當時信奉主耶穌的希伯來人,就是如此。他們一面跟從主,一面又抓住摩西和以利亞,還是不肯放棄猶太教而完全進到基督裡面。因此這些影兒就成了他們進入基督豐富和自由的攔阻。他們一面要猶太教,一面又要基督;一面要本物的實體,一面又要影兒;這便叫他們不能在基督裡往前去。 三、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拆毀聖殿 為這緣故,神要在當時作一件驚天動地的事,為的是要將這班信奉主耶穌的人完全分別出來,叫他們完全脫離影兒,進到本物的實體—基督的裡面。所以神定規作一件事,這件事在希伯來人的眼中看為不得了的事,就是神定規要拆毀聖殿。 我們知道在主後七十年,神許可羅馬的軍隊圍困耶路撒冷,攻破城池,最後聖殿也被焚毀。這一件事,在猶太人眼中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因為聖殿是他們的中心,有聖殿他們覺得有保障,沒有聖殿他們就失去了一切的倚靠。他們所有宗教的生活,國家和民族的生活,都集中在聖殿上面,但是神定規要將聖殿拆毀。在猶太人的感覺上,如果聖殿被拆毀了,就是天地的末日到了。 我們應當記得跟從主耶穌的門徒,也有同樣的觀念,主耶穌最後一次由耶路撒冷的聖殿出來,祂的門徒也跟著祂一起出來,他們仍留戀這一個聖殿,所以對主耶穌說:「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是用美石和供物妝飾的。」他們以聖殿為他們的榮耀;但是主耶穌說:「你們看見這大殿宇麼;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他們聽了之後,非常驚訝。當時他們不敢問主,怕旁邊走路的人聽見,因為這話在猶太人的眼中是褻瀆的話。 所以等主耶穌從耶路撒冷出來上了橄欖山,才有幾個門徒暗暗的到主面前,輕輕地問主說:「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如果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拆毀,那就是世界末日到了,這是門徒當時的觀念。但是神定意拆毀聖殿,因為如果聖殿不被拆毀,那班希伯來的信徒永遠不能脫離猶太教,他們就不能完全進到基督裡面。 所以就著地上的環境來看,好像是要信奉主耶穌的猶太人,由猶太教中分別出來。就著天上神的旨意說:神確要作同一件事。因為摩西與以利亞不能與主耶穌並列,惟有主耶穌是一切的一切。但是為著前面一個驚天動地的大轉變,神就給當時希伯來的信徒這一卷希伯來書,來準備他們的心,使他們到那大危機來到時,能站立得住。這是希伯來書的背景。 四、我們處在大震動的時期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都是屬靈的希伯來人,我們現在也面臨一個很大的轉變,因為這時代快要過去,神的國快要降臨。經上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祂不但要震動地上的政治、經濟、和各方面的光景,甚至祂要震動那些所謂屬靈的事。凡是可以被震掉的都要被震掉,好叫我們能承受那不能震動的國。現在我們無論由那一個角度看,都發現今天是處在這一個大震動的時期。你看國際間的變化,地上經濟、社會、道德等的光景,甚至基督教的情形,都給我們看見是處在這大震動的時期中。 五、今日基督教的猶太化 今天的基督教,幾乎等於當時的猶太教,已經猶太教化了。我們怎樣知道今日的基督教已經猶太教化了呢?因為猶太教有五件東西,基督教同樣也有。 1. 外表形式的敬拜 第一,猶太教有一個固定的地方敬拜神,就是耶路撒冷的聖殿。所有猶太的男人必須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的聖殿去敬拜神,除了耶路撒冷的聖殿,人不能隨便在任何地方獻祭敬拜神。這是猶太教的一個特點。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來看今日的基督教。在一般基督徒的觀念裡,是不是所謂的教會,就是一個禮拜堂?我們到教會去,就是到禮拜堂去。忘記了教會就是神的兒女,並不是一座房子。主耶穌說:「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我們拜父,不是在撒瑪利亞的山上,也不是在耶路撒冷,乃是在靈裡,就是用心靈和誠實拜祂。」那就是說:無論在甚麼地方、甚麼時候,都可以敬拜神。但是今天基督教已經墮落到一個地步,人可以在六天為自己而活,六天不敬拜神,六天敬拜瑪門,到了第七天主日,他們來敬拜神了。到那裡去敬拜神呢?到禮拜堂去敬拜神。因為禮拜堂是聖所,那裡有神的同在,這種觀念,乃是猶太教化的基督教。 2. 遵守律法誡命 第二,猶太教有一套律法。神給他們十條誡命,除了十誡之外,又加上許多律例和典章來管理他們。今天基督教的光景也是這樣,也有許多的規條和信條,只要能遵守這些規條和信條就是好基督徒了,並不知道隨從生命之靈的律而行。 親愛的弟兄姊妹!神是要我們學習隨從聖靈而行,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就是我們的律。但是今天我們不認識內住的聖靈,我們人倚靠外面的信條和遵守外面的規則來作基督徒,這就是基督教的猶太教化。 3. 聖品居間階級 第三,猶太教有祭司的制度,猶太人不能直接來到神面前。本來神的意思是要他們全國都作祭司,但是可惜,因他們拜金牛犢的緣故,致使他們不配作祭司,神就揀選了利未支派亞倫家來作祭司。因此,人要到神面前,必須經過這些祭司,這些祭司成了居間階級,叫神與人之間有另一班人隔膜,這就是猶太教。 今天的基督教是怎樣呢?我們知道今天在基督教裡也有居間階級,好像我們這班人都是平信徒,平信徒不懂屬靈的事。有一班聖品的人,他們經過特別的訓練,他們纔能禱告、他們纔能講道、他們纔能替人施洗、他們纔能分聖餐、他們纔能替人埋葬、他們纔能替人證婚,他們包辦了一切屬靈的事情。平信徒不能自己事奉神,要經過聖品階級纔能親近神。這是今天基督教的猶太教化一般的光景。 4. 注視屬地的祝福 第四,在猶太教裡,神給他們的應許和祝福,有許多都是屬地的。例如一個猶太人敬畏神,神就叫他的兒女眾多,叫他的牛羊不掉胎,叫他籃子裡滿了食物,那就是得著地上的祝福。因為猶太人是神屬地的子民、是神地上的百姓。我們信主耶穌的人卻是神屬天的國民,神所應許給我們的祝福,都是屬天的。以弗所書第一章三節說:「祂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今天神的應許是屬靈的,神給我們的祝福是天上的。不錯,祂也給我們日用的飲食,但是祂最大的祝福是屬天屬靈的。 今日基督教的光景怎樣呢?美國現在很盛行一種道理,就是所謂的「興旺的福音」。他們說:你若信了耶穌,神就給你許許多多地上的好處,你不必坐次劣的車,可以坐上等的車;因為你是信主的人,所以可以盼望神給你地上的祝福。這豈不是猶太教化麼! 5. 承繼遺傳 第五,在猶太教裡,有古人的遺傳。這古人的遺傳是怎麼來的呢?當日神給他們律法,但是這些律法要怎樣解說:怎樣應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卻是一代一代,由一班大的律法師和大的教師出來解說和教導的。比方說:應當守安息日,在安息日不能作工,這是神的律法。那麼甚麼叫「作工」呢?那些律法師就來解釋說:如果你在安息日走過麥田,肚子餓了,把麥子摘下來,這不算作工,但是你將麥子搓一下就是作工。這是主耶穌在地上時,他們守古人的遺傳。經過許多時代,這些遺傳就堆積起來了。起初的時候,是那些教師去解說律法,後來的教師就解說從前教師的解說。如此一代一代的傳下來,許多神的律法就面目全非了,以致律法的原意都被隱藏起來。所以,主耶穌曾對當時的法利賽人說:「你們遵守古人的遺傳,卻廢掉了神的誡命。」 今日基督教的光景怎樣呢?我們看見神的兒女缺少啟示,沒有直接從神那裡得到清楚約亮光,只接受歷世歷代而來的那些遺傳。不錯,在這些遺傳裡還有一點神的話語,起初也許是解釋神的話語,但後來很多已淪為人的教訓了。用人的教訓代替了神的話語,這就是基督教一般的光景。 六、基督以外的心被震掉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的主快要回來了,所以祂要在祂的兒女中間作一件事,拯救他們脫離猶太教化外面的東西。因為這些外面的東西都不能經過震動,當震動來的時候,這些東西都要被震掉!如果你倚靠這些外面的東西,有一天震動來的時候,你也被震掉了。 我舉一個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在新加坡;那時日本飛機天天來轟炸。一天,一位青年弟兄匆匆忙忙到我那裡,很懼怕地說:「江弟兄,不得了,有一個炸彈投到一個禮拜堂裡了。」你知道人有一個觀念,禮拜堂是聖所,神應當保護禮拜堂。所以在警報時,人就跑到禮拜堂去。現在禮拜堂被炸了,我們一點保障都沒有了。 感謝讚美主!這些外面的東西,都要震掉。如果你倚靠外面的規條;如果你倚靠一個固定的地方;如果你倚靠人作居間階級來帶你到神面前;如果你所盼望的是地上的祝福;如果你所遵守的是人的遺傳;有一天這些都要被震掉!因為這些不能承受神的國。今天在許多地方,這些東西都已被震掉了。 七、只有基督不被震動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應當準備,好叫這些震動來到的時候,我們能站立得住。不但能站立得住,還能一直往前,叫神的旨意成就在我們身上,這就是寫希伯來書的目的,所以希伯來書對於今日的基督徒有極大的關係。 我們的神,今日在地上要尋找一班清心愛主的人,是不受基督教的捆綁,專心跟從基督的人。時候到了,基督教要過去,但基督是永遠長存。所以今天的問題在這裡,你所有的是基督教呢,還是基督?也許在過去的時候,基督教與基督混在一起。但是時候到了,神要將基督教震掉,好讓基督被高舉。哦!只有基督才經得起震動,要永遠長存,其他一切人、事、物等都要被震掉。 八、進入慢內,出到營外 希伯來這一本書,我們可以從各方面來看。但是為著這一次,我只同弟兄姊妹交通兩點。因為神就是藉著這兩點要來準備我們、裝備我們,好叫這些震動的事臨到的時候,我們不至於跌倒。這兩點是甚麼呢?就是希伯來書信中的兩句話。一句是「進入幔內」,還有一句是「出到營外」。這兩句話是裝備我們來面臨將來的危機。—— 江守道《進入幔內出到營外》…
密室 The Hiding Place
“密室” (The Hiding Place)描写一个发生在荷兰的真实故事。二次大战荷兰沦陷,作者彭柯丽一家沦于纳粹暴政统治下,他们在自家古宅中,巧妙地辟出一间密室,以收容饱受迫害的犹太人,再设法将他们分送到较安全的地带。他们的好心,却为自己带悲惨的结局,除了作者本人外,年老的父亲和姊姊都死在惨无人道的德国集中营内。「密室」不仅是一本动人的小说,也是一把可解答「苦难」问题的钥匙. Link: http://www.cclw.net/book/TheHidingPlace/index.html
基督徒守安息日还是守主日?三.安息日是主日的预表 – BL
基督徒守安息日还是守主日? 三.安息日是主日的预表 I. 什么是预表? 预表是旧约与新约关系的神学与释经学理论。 在旧约中的人、事、物都是指向新约人、事、物本体的影像(特别是指向基督)。整个旧约历史是神在背后的设计。 预表也是历史理论,它认为以色列与基督徒的整个历史是神在背后的设计。早先的历史事件成为以后历史事件象征的伏笔。神就好像一个作家用真实的历史事件来引导故事的走向。与小说不同的是它们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而不是虚构的情节。 根据Erich Auerbach(语言学家,比较文学家,文学评论家 ),从预言的角度来说,预表是一种“卓越的预言”(Phenomenal Prophecy)。 解开新旧约关系的钥匙是歌林多前书第十章与希伯来书三至十章。 II. 为什么要有预表? 为什么要有预表?因为基督信仰的历史性。真神一定是创造宇宙、人类的主,一定是独一的。祂也必定是历史的主。所以真信仰必定是历史性的。基督信仰是独一的因为唯有基督的信仰是历史性的。所有的宗教要不是非历史性的,就要依附在基督教的历史上,如伊斯兰教,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人等。 真正的信仰必定是预言性的。它一开始就讲明末后的事。既然它是历史性的也必定是预言性的,因为预言是先写的历史。 因着真信仰的的历史性与预言性,它必需是预表性的,因为,如上所述,预表是一种最“卓越的预言”。 III. 如果安息日是主日的预表 如果安息日是主日的预表的话,根据圣经,安息日就是“影儿、影像、形象”,指向主日的“形体、本体”。这样如果本体“主日”的出现,影像“安息日”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就如“代罪的羔羊” 预表耶稣基督,当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死在十架上的时候,我们就不必再实际上杀羊羔赎罪了。当本体出现的时候影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再如歌罗西书2:11-12所说旧约的割礼是新约洗礼的预表。这样在新约的时代割礼就被洗礼所取代了, 因为割礼是洗礼的预表。 实际上整个旧约的制度、祭祀、礼仪都是新约本体的影像如希伯来书所说:“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 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哥林多前书第十章也提到以色列人是基督徒的鉴戒(原文是预表,type)。 如果安息日是主日的预表。有了主日就不必再守安息日了。 IV. 圣经明说安息日是预表 歌罗西书2: 16说, 所以,不拘在饮食上,或节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 17 这些原是後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 这里说安息日是预表 是“影儿”不是本体。本体是围绕耶稣基督的一切事物。 希伯来书4:4-9 又说, 4 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 5 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6 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 7 …
基督徒守安息日还是守主日?二.圣经的直接证据 – BL
基督徒守安息日还是守主日? 二.圣经的直接证据 I.圣经的直接证据 新约圣经从来没有说过基督徒在安息日聚会擘饼,反倒说基督徒在 主日聚会擘饼。 徒20: 6 过了除酵的日子,我们从腓立比开船,五天到了特罗亚,和他们相会,在那里住了七天。 7 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 保罗来到特罗亚与信徒相会有七天之久。这里没提到在安息日的聚会,只提到在七日的第一日,主日的聚会擘饼。从希腊文法来说,他们在主日聚会为了是(to)擘饼纪念主(the disciples came together to break bread)。 新约圣经十五次提到擘饼,一次在这里,一次在殿里、家里,其它13次是“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又其中五次加上“这是我的身体”的话。总之,在新约中提到聚会擘饼的用意是聚会与领受为纪念主所设立的圣餐,不是单单吃饭。 新约圣徒在主日聚会擘饼记念主。 II. 保罗在安息日作什么? 保罗在安息日作什么?去会堂与犹太人辩论! 徒 17: 2 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著圣经与他们辩论, 徒 18: 4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徒 19: 8 保罗进会堂,放胆讲道,一连三个月,辩论神国的事,劝化众人。 17,18, 19 章,保罗在安息日的习惯是什么?去会堂与犹太人辩论!而在20 章,在主日与基督徒一同“聚会、擘饼”纪念主、讲道!…
基督徒守安息日还是守主日?一.历史文件的证据 – BL
许多守安息日的基督徒,如安息日会的信徒,宣称,今天教会不守安息日(星期六)而守主日(星期日),是因为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在主后四世纪将基督徒在安息日敬拜神的日子改为主日。 本文主要的目的是要从历史文件证据来证明基督徒从主耶稣复活升天以来都在主日聚会而不在安息日聚会。 君士坦丁大帝并没有将基督徒的聚会敬拜的日子从安息日挪移到主日。他只是将基督徒一直在主日聚会敬拜的日子改为国定假日。 历史文件的证据 I. 从参考[2],“早期教父与安息日” 伊格内修致希腊马纳西亚人的信8-10(The Epistle of Ignatius to the Magnesians 8-10,公元110) 不要被怪异的教义或过时的神话欺骗,因为它们是毫无价值的。如果我们继续按照犹太教生活,我们就是承认我们还没有领受恩典。最虔诚的先知是按照基督耶稣生活,这是他们为何会被迫害的原因,… 那么,如果那些现在已经进入新的盼望里,不再守安息日而守主日的人,在这一天我们的生命因祂与祂的死而复活改变,若还保留旧约的生活方式的话,祂怎么还能是他们的教师?… 因此,既已成为祂们徒的人,就要学习按照基督信仰的方式生活。… 一方面信仰耶稣基督一方面过犹太教的生活是完全荒谬的。(McKenzie [2] 文中参考10) 巴拿巴书信15:8-9(Epistle of Barnabas 15:8-9,公元130) 最后,神对他们说:”我不能忍受你的月朔和安息日。“ 神的意思是:现在的安息日不是我所要的,… ,我将创造一个第八天的新开始,它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第八天在庆祝活动中,那日是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向们徒显现,升天。“ (McKenzie [2] 文中参考11) 十二使徒遗训14:1(The Didache or The Teaching of the Twelve Apostles 14:1,公元70年) “在主自己的日子这一天聚集在一起,擘饼、祝谢,首先要认罪悔改使你们的圣礼得蒙悦纳。” (McKenzie [2] 文中参考12) 尤西比乌斯教会历史,第1册,第5章(Eusebius Ecclesiastical History, Book 1, Chapter 5,公元315 ) “基督徒的名称的意义是,人,因着认识了基督信仰的内容,有了谦虚和正义,耐心和德性上的刚毅和对至高无上的神有专注的敬虔等特征;这一切他们都没有比我们少刻意栽培。因此,他们不行割礼,也不守安息日,我们也不禁戒食物,也不遵行摩西其他的诫命,那些是不属于基督徒的(旧约)预表和象征。“ (McKenzie [2] 文中参考13) 优西比乌斯教会历史,第3册,第27章(公元315) …
但以理书末日预言中的圣民是谁?是犹太人还是基督徒? – HX
问得好!这问题没解决,就无法清楚末日预言,无法清楚末日基督徒的遭遇、角色、与敌基督的关系。反之,如果“圣民”、“圣徒”、“选民”都指犹太人的话你那我们就不用担心,我们早就被提了,在天上享福就是了。 连带的我也将新约中的“圣徒”“选民”是谁的问题有一个交代。 以下要证明,但以理书末日预言中的“圣民”,新约中的“圣徒”“选民”都指基督徒(包括所有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基督徒)。确知“圣民”、“圣徒”、“选民”都指基督徒之后,我们才能从末日预言中知道基督徒在末日中的角色,与敌基督的关系,而能警醒预备。 本文解释预言所凭借的原则是, 1. 在新约时代的基督徒包括所有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基督徒。 2. 尽可能按照字义解经解决关于末日预言的问题。不加上派别的框框,不然末日预言的经文就是完全的天书了。我们要相信神要我们了解末日预言。这是启示的目的。 3. 以经解经。 I. 但以理书末日预言中的“圣民”是基督徒 为什么但以理书末日预言中的“圣民”是基督徒?所根据的是上面的第二原则。参考下列经文,但以理书明显的将“本国之民(犹太人)”与“圣民”分别开来。此外,在但以理书中用圣民这词都是指末日预言的事情,特别与敌基督的关系。第三,可以相对的参考启示录中末日预言的“圣徒”的遭遇与敌基督的关系得到证明。 9:20 我说话、祷告,承认我的罪和本国之民以色列的罪,为我 神的圣山,在耶和华我 神面前恳求。 9:24“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者”或作“所”)。 10:14 现在我来要使你明白本国之民日后必遭遇的事,因为这异象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 12:1 “那时,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原文作“大君”)米迦勒必站起来,并且有大艰难,从有国以来直到此时,没有这样的。你本国的民中,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 7: 18 然而,至高者的圣民,必要得国享受,直到永永远远。” 21 我观看,见这角与圣民争战,胜了他们, 22 直到亘古常在者来给至高者的圣民伸冤,圣民得国的时候就到了。 25 他必向至高者说夸大的话,必折磨至高者的圣民,必想改变节期和律法。圣民必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 27 国度、权柄和天下诸国的大权,必赐给至高者的圣民。他的国是永远的,一切掌权的都必侍奉他、顺从他。” 8:24 他的权柄必大,却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他必行非常的毁灭。事情顺利,任意而行,又必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 12:7 我听见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向天举起左右手,指着活到永远的主起誓说:“要到一载、二载、半载,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这一切事就都应验了。” II. 新约“圣徒“ 指基督徒 下面经文证明新约圣徒就是基督徒 。 罗 1:7 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罗 8:27 鉴察人心的,晓得圣灵的意思,因为圣灵照著神的旨意替圣徒祈求。 林前 1:2 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启 14:12 圣徒的忍耐就在此;他们(圣徒)是守神诫命和耶稣真道的。 III. …
基督教复活节讲章:基督复活的意义
林前15:12-34 作者:佚名 我们每年在复活节的时候都特别的记念主耶稣的复活,那是指一个人死了,而又从死里复活了。历史已经走过了2000年,许多的事件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慢慢的淡忘了。不用说那么久远了,谁还能记得最近100年发生的历史大事呢?我相信许多人已经淡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淡忘了抗日战争,淡忘了六四学潮,淡忘了911,淡忘了SARS。人不仅淡忘过去,而且淡忘未来。现在有句名言说:现在的人活着好像他们永远都不会死一样。现在的人忙碌的都忘记了有一天他们要死去的。为什么我们会淡忘呢?因为人类有一个毛病就是健忘症。 弟兄姊妹读旧约,可以很深的感受到以色列人的健忘。当约书亚和他那个世代的人死去之后,以色列人就忘记了领他们出埃及的神。整个士师时代,就是人类健忘的最彻底的表现。神一次又一次的拯救,而没过多久,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的健忘,背离。大家知道旧约为什么这么长吗?因为以色列人老是忘记,神就不得不要常常提醒他们。1500年的旧约历史,大家有没有发觉上帝不断的在提醒以色列人一件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出埃及)为什么?出埃及对以色列的生活那么重要吗?因为透过出埃及,以色列人认识:上帝是拯救他们,又与他们立下盟约的上帝。这样以色列的生死存亡就完全取决于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也就是他们有没有遵守和上帝的约定。 今天上帝要基督的教会――这个上帝呼召的新的以色列,不能忘记的是什么呢?(死里复活)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淡忘2000年前耶稣的复活呢?因为如果我们淡忘的话,那么我们的信仰生活就会萎缩。(马丁路德的故事)当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时候,顶着非常大的压力,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他非常的软弱、沮丧,几乎要放弃了。有一天,他清早起来,发现他的妻子穿着白衣,站在门外哭泣。马丁路德很纳闷,就问:“今天谁死了?”他妻子回答说:“耶稣死了。”马丁路德马上醒悟过来了,他所信的难道不是一位复活的主吗?如果耶稣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只是挂在十字架上而没有从死里复活的话,那么我们的基督徒生命必然是软弱的。 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真理是这样的重要,以至于有人说:要推翻基督教信仰,只要攻击她复活的教义就够了。只要复活的真理站不住脚,那么整个基督教信仰就垮台了。教会历史上对复活的真理的领受也是常常出现偏差。林前15章就是当时保罗为纠正教会中对这个真理的误解而写下的。 我们知道:林前是保罗为解决哥林多教会许多个别的问题,而写下的书信。前面保罗讲了结党纷争的事,淫乱的事,婚姻的问题,属灵的恩赐等等,到了15章保罗就提到了复活的事,之所以会提到复活的事,是因为哥林多教会的人对耶稣身体复活的信仰出了问题。有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1)没有死人复活的事?林前15:12 在当时那个希腊化的世界里面,人们很多接受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本体二元论。什么意思呢?就是人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身体,一个是灵魂。而身体只是暂时的,只有灵魂才是永恒的。他们相信灵魂是不死的,而身体有一天是要丢掉的;而且灵魂只有脱离了身体,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相信这个学说的人呢,他们认为肉体是个累赘,所以非常盼望有一天能丢掉肉体。所以他们觉得死人再复活,不就是再穿上身体吗?这样多不好啊。所以,他们中间就有人传说,没有死人复活这回事。人死后灵魂就到上帝那里去了,在上帝那里享受永远的快乐。信仰当中和他们以前接受的哲学思想不一致的地方,他们就丢掉了。 2)死人怎样复活呢?林前15:35 死人到底要怎样复活呢?复活之后是怎么样子的呢?有些人很好奇,想穷根追底。但他们怎么也想不清楚,无法理解。而且这和人所看到的常理相悖,我跟我爸爸讲说,信耶稣的人有永生,有一天会重新活过来。他很生气的对我说:“人死后运到火葬场,不到几分钟就成骨灰了。哪里还有可能复活呢?”于是,他说我不相信科学,净相信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人的本性是:对想不明白的事,就怀疑,就不信。而且这种不信正好迎合他们那种只有灵魂永存的观点。 这是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一些人对复活的真理的曲解和丢弃。那大家有没有去想过,我们中国这种独特的文化历史对我们接受死里复活的信仰有多少的影响?虽然没有丢弃,但我们是否也某种程度的对圣经所宣告的死里复活的信仰有某种程度的保留呢?让我们一起来思想: 1)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有一句话,叫:“未知生,焉知死?”这很深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死观。孔子说:“我对生了解的还很少,怎么能够去了解死呢?”所以,大多数的中国人对死后的世界关注的很少,更多的是关注今世的生。所以,中国人比较容易对死里复活的真理不以为然。 2)马克思物质主义的影响。本来中国人是泛神思想的,还有一些阴间地狱的概念。后来在这种外来的无神论的影响之下,人们彻底没有永恒的信念,所关注的就只有现世。所以,对这些人来说,复活是不需要的。注重今生的享受 3)科学主义的影响:这种科学至上的理念只相信看得见、摸的着、能测量得到的,却不相信神的大能,本能的排斥神迹。所以,对这些人来讲,复活是不可能的。注重今生的享受 4)存在主义的影响:现代的人最注重的是什么呢?就是感觉了。这种感觉至上的理念,认为只有心里感觉到了才存在。最有名的就是,笛卡儿的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复活既然没有办法真实的感受得到。所以,复活是与我无关的。跟着感觉走。 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容易接受马列主义,并伴随的科学至上,存在哲学的思想?因为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面几乎没有永恒的概念。而这些社会思潮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不谋而合,所以,就容易被接受了。而这些也成了我们接受一位复活的主的障碍。有些人说:“我相信主耶稣钉十字架就够了,我不需要再去相信祂的复活。因为祂钉十字架让我看到祂的爱,我只要靠着这种爱生活就够了。至于死后怎么样,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对这些人,我们该怎样回答他们呢?我们是否可以让耶稣天天挂在十字架上,而不让耶稣下来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保罗怎样回答哥林多的那些人? 保罗首先告诉他们福音是他们靠着得救的,而耶稣的受死和复活是福音的核心内容。保罗说,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林前15:3-4)保罗首先从圣经的权威来见证基督的复活;然后,他长长的列举了名单,向哥林多教会的人见证说有许多人见到了复活的耶稣。我们今天读这段经文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但当时保罗这样列举的时候,对当时教会的人是相当有冲击力和说服力的。保罗在这里列举了6组人: ◎ 矶法,就是彼得,大家都知道他的失败,三次不认主,也知道他现在的复兴、刚强。 十二使徒(约20:15-23),这是一个集合名词,大家也都知道他们当时都因为害怕离开主而去了,但基督的教会是在他们的手中被建立的。 五百多弟兄(太28:16-18),保罗特别提到有许多现在还活着,他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们不相信,可以去问问这些还在的人。如果做见证,照着犹太人当时的规矩,是要用石头打死的。 雅各,主的兄弟,从约7:4,可以知道他起初是不信的,但后来他成了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他是被众人认可的,有属灵的权柄。 众使徒,有两种可能,一是为多马的益处(约);一次在升天之前(徒1:6-7) Paul,最后保罗提到自己,他说他原来没有资格,因为他一开始是逼迫神的教会的。但后来他成了外邦人的教会最有力的建造者。 保罗列举了这些人的身上,从他们的眼见的证据,从他们见到了复活的耶稣之后生命所发生难以置信的变化,告诉哥林多人,耶稣基督的复活是真的。 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有两种事实,一种是科学事实,可以通过科学实验验证的,可以重复的;一种是历史事实,是发生在历史当中的事,不能重复的。基督的复活是历史事实,上帝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让每一个人都看到才相信。我们的理性知道:历史是不能重演的。我们今天虽然没有亲眼看见耶稣的复活,但是我们相信使徒的见证,加上许多相信耶稣之人生命的改变,这些足以证明耶稣基督的复活是真的。 保罗长长的列举真实的名单,是要让哥林多教会的人知道,耶稣基督的复活是确确实实的历史事实,不是人杜撰出来的。而我们对上帝的信仰是基于主耶稣死里复活的事件的,就好像以色列人对上帝的信仰是基于出埃及的事件一样。 但历史事实终归是事实,如果与我们的信仰没有关系的话,那也是没有意义的。那么耶稣的复活于我们的信仰有什么意义呢? 解释了耶稣的死。 保罗说:耶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15:3)。(耶稣死了,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而耶稣为我们的罪死了,这是对“耶稣死了”这个历史事件的解释。) 当时知道耶稣钉十字架的有许多人,他们都认为耶稣真的就像文士、法利赛人所说的那样,是亵渎神的,犯了僭妄的罪了,因此被神击打苦待了。因为律法书上就是这么说的“那挂在木头上的是受咒诅的”(申21:23)。保罗一开始也这么认为,他想基督徒居然把一位受咒诅的人当作弥赛亚,你把上帝弃绝的,当作是宝贝。这是惹动上帝愤怒的。上帝会因此审判整个以色列的。所以,他极力的迫害基督徒。但是他们都错了,他们从律法的仪文来解释耶稣的死;他们应该从后来耶稣的复活来解释耶稣的死的。 耶稣的复活,向我们解释,也是宣告,祂死不是因为自己的罪,而是因为祂百姓的罪。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如果耶稣没有复活,那么祂就是有罪的人,因为有罪的人死是理所当然的。但耶稣是无罪的,上帝怎么会让一位无罪的人无辜受死呢?原来这是一种代替。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林前5:21)。所以,我们看到,只有从耶稣的复活我们才能明白耶稣的死所具有的救赎的意味。上帝就藉着耶稣的复活向我们显明了祂藉着耶稣的死要带给我们赦罪的恩典,以及祂藉着耶稣向我们显明祂的爱。在罗5:8那里又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耶稣的复活对耶稣的死作出了惟一正确的解释。就如赛53:8所说:祂死,是为祂百姓的罪过。事实上,整本新约圣经都是透过复活的事实,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耶稣的死。而基督教的信仰是什么呢?就是相信上帝透过耶稣的复活对耶稣的死做出的解释:为你我的罪死了,并做出回应。 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我们可不可以只相信耶稣的受死呢?”答案是:不行。因为如果不谈耶稣的复活,我们就无从谈起耶稣十字架的死,同时也无从谈起耶稣的死所带来的救赎的功效。保罗说: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林前15:17),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同时要和别人分享耶稣的十字架和祂的复活。 这是基督的复活对我们的一个意义,就是解释了耶稣的死,显明了上帝的救恩。 基督的复活作为初熟的果子,指向我们将来的盼望,就是身体复活。 保罗说: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 睡了之人,就是指死了的人。我们看到初熟的果子的时候,我们会想望将来会看到许多丰收成熟的果子。照样的,基督既从死里复活了,将来属基督的人也会像祂一样从死里复活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惧怕死亡,因为在基督里死了的人,神要使他们再活过来。这是我们基督徒的盼望。 有人说,你怎么老是讲基督徒的盼望,死亡也离我们太遥远了?这太不切实际了。但是,保罗也这样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15:19)” 如果我们的信仰中没有超越现实的盼望,我们的敬虔只能使别人觉得我们可怜。我们也没有办法有超越现实环境的生活。 而这个盼望真实吗?那种东西眼不能见,耳不能听,手不能摸,我怎么能确信使真实的呢?不会到头来只是我头脑中的意念和幻想罢了吧?我不能向你保证什么,但是神是信实的,我们就相信祂所说的必然是真实的。而且祂让我们在耶稣的复活身上看到了将来复活的样子,让我们瞥见将来复活的荣耀光芒。我们都说,耶稣那些胆小的门徒要不是看到了耶稣复活的荣耀,他们不可能后来勇敢的宣扬神的福音。初期的教会忍受着极大的逼迫,不肯苟且得释放,是因为他们想望那更美的复活(来11:35)。啊,那更美的复活的盼望能使我们胜过多少今生的诱惑、试探和恐惧啊。 (朋霍腓尔的见证)这是终局。但对我来说,是新生命的开始。 谈到这里,有人会说了,这一个是指向过去救恩的完成,一个是指向未来复活的盼望,那与今天的我有什么关系呢?保罗在谈了复活的意义之后,他就回答哥林多人,我们这样相信复活怎样影响今天的生活? (林前15:29-34), 15:29,为死人受洗,保罗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说要支持为死人受洗的做法。只是他要提醒哥林多人,他们现在正在做的某些事情背后事实上是根据复活的信仰的。今天我们祷告的时候,奉耶稣的名,如果耶稣没有复活,我们奉祂的名有什么益处呢,奉一个死人的名有什么意义呢? 15:30-32a,保罗提到他自己所遭遇的患难,表明他这样做是因为深信死人有一天会复活,不然他如此的劳苦并且天天冒着生命的危险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反正每个人都有一死。 15:32b-34,保罗又指责哥林多人,因着他们不信身体会复活,所以道德败坏。一开始我们提到,哥林多人有些人就认为肉体和灵魂是分开的,而且肉体是暂时的,只有灵魂是暂时的。当他们接受了耶稣之后,他们有永生了,但他们认为是灵魂有永生。既然灵魂已经确保有永生了,那么就不用害怕了。身体呢?在今世用完就扔掉了。所以,他们就随便的使用他们的身体。吃吃喝喝,或者滥交朋友,甚至任意行淫乱,这是保罗在林前5章那里指责他们的。 由此可见,在保罗眼中,过去复活的事实和将来复活的荣耀深深的影响着他自己的、教会的、以及弟兄姊妹的生活。保罗辩解说:如果没有复活,我们的生活应该是那样,而不是这样。我们分析过,中国人传统观念当中对复活真理的排斥。我们可以看见这种排斥带来的就是人专注于今生的享受,看重今生的成败得失。人只为今生而活,好像人能够享受的只有这几十年。调诡的是,当人们要拼命的抓住今生的快乐的时候,快乐却远离他而去,而且永远的远离;而当人们放弃今生的快乐的时候,他得到了真正的快乐,而且永远的得着。就好像耶稣说:“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灵魂下同)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8:35】 所以,我们清楚了,耶稣的复活是一个历史的事实,它惟一正确的解释了之前耶稣十字架上的死,又为我们指向将来终极的盼望。而这死带来的意义以及这复活带来的盼望深深的影响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我们会在身边的人中间经常听到的论调就是,今天我过得不好,怎么管得了明天呢,明天的好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但是,上帝要我们换位思考,我们总是站在今天,思考明天;但是,上帝要我们站在明天,思考今天。上帝要我们这样想:今天不好,现世不好,是因为还要等候那更美好的结局;我们要因着看到将来的盼望,而在今世活出那个样子。这就是信仰超越现实的地方。有人问:那我们对复活的这种盼望和佛教徒对轮回的盼望有什么不一样呢?当然不一样。因为基督徒信仰的这种超越不是那种抽离现实、虚无飘渺的超越,而是基于历史现实的超越。复活不仅使得耶稣的看来悲剧性的死变成对人类完美的拯救;而且复活也使得我们的人生指向那终极的盼望。我们完全可以信靠上帝在过去做在耶稣基督身上的事情,将来还要再做在我们这些人的身上。这样上帝就藉着我们的信心使我们预先尝到了将来的荣耀。